高集成寬范圍測速傳感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傳感器,具體的說是一種高集成寬范圍測速傳感器。
【背景技術】
[0002] 隨著人類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信息技術不斷的提高,傳感器應用于社 會的各個角落,人們對傳感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新世紀傳感器發(fā)展趨勢是,微型化,集成 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網(wǎng)絡化。此階段我國的傳感器技術領域也有了巨大的發(fā)展,尤其是在 工業(yè)控制領域有很多應用,傳感裝器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工業(yè)控制領域的精度和穩(wěn)定性,而 測速類傳感器在工業(yè)控制當中又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0003] 目前市場上使用的測速類傳感器其結構是由發(fā)光源,定光窗,動光窗,光電接收元 件組成,其缺點是:發(fā)光源,定光窗、光電接收元件是分別獨立的,要求與之相配套的機械結 構精度要求也比較高,工作在復雜環(huán)境下不一定能保證長期的穩(wěn)定性,且安裝調試繁瑣復 雜,人力成本高,生產(chǎn)效率低。
【發(fā)明內容】
[0004]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安裝調試方便,占用空間小,穩(wěn)定 性高,成本低,生產(chǎn)效率高的高集成寬范圍測速傳感器。
[0005] 本實用新型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該傳感器包括:動光窗、軸、發(fā)光源、封裝主體、 定光窗、安裝電路板、光電接收元件、接線引腳和定位孔,所述封裝主體的斷面呈" C "型豁口結構形式,封裝主體設置在安裝電路板的上面,所述光電接收元件設置在封裝主 體"匚"型豁口的內部底面,所述定光窗設置在電接收元件的上面,所述發(fā)光源對應定光窗 設置在封裝主體的"C"型豁口的內部頂面,所述動光窗設置在軸上,所述動光窗1的邊緣 懸浮在封裝主體的"C"型豁口內、發(fā)光源和定光窗之間,所述封裝主體上帶有兩個定位孔, 多個接線引腳設置在封裝主體和安裝電路板之間。
[0006] 所述發(fā)光源和光電接收元件通過內置信號連線與接線引腳相連,發(fā)光源和定光窗 之間的距離是I. 78mm。
[0007] 所述發(fā)光源、定光窗和光電接收元件的幾何中心在同一垂直線上。
[0008]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
[0009] 1、本實用新型將現(xiàn)有技術中的發(fā)光源、定光窗、光電接收元件按照實際生產(chǎn)整合 到一起,降低了產(chǎn)品的安裝難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0] 2、本實用新型將光源和定光窗的相對位置和距離固定(以往的光源和定光窗的位 置和距離不是固定的,且相互距離比較短,一般相距幾十微米),并留有I. 78mm的距離寬度, 有利于動光窗的安裝和固定,允許較大距離機械位置偏移。
[0011] 3、本實用新型通過對發(fā)光源,定光窗,以及光電接收元件的整合,提高產(chǎn)品的穩(wěn)定 性,更能增強產(chǎn)品在惡劣條件下工作的性能。
[0012] 4、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體積小,安裝簡單,調試方便,工作人員操作簡單,提高生 產(chǎn)效率,降低生產(chǎn)成本,更有利于大批量生產(chǎn)。
[0013] 5、本實用新型不僅簡化了產(chǎn)品的安裝調試,對產(chǎn)品的機械結構要求度降低,同時 也大大增強了產(chǎn)品的工作性能,并對惡劣環(huán)境下工作的有更強的抵抗性。
【附圖說明】
[0014] 圖1是高集成寬范圍測速傳感器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5] 圖2是本實用新型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 由附圖1、2所示,該高集成寬范圍測速傳感器包括動光窗1、軸2、發(fā)光源3、封裝主 體4、定光窗5、安裝電路板6、光電接收元件7、接線引腳8和定位孔9,所述封裝主體4的斷 面呈" C "型豁口結構形式,封裝主體4設置在安裝電路板6的上面,所述光電接收元件7 設置在封裝主體4 " C "型豁口的內部底面,所述定光窗5設置在光電接收元件7的上面, 所述發(fā)光源3對應定光窗5設置在封裝主體4的" C "型豁口的內部頂面,所述動光窗1設 置在軸2上,所述動光窗1的邊緣懸浮在封裝主體4的"C"型豁口內、發(fā)光源3和定光窗 5之間,所述封裝主體4上帶有兩個定位孔9,多個接線引腳8設置在封裝主體4和安裝電 路板6之間。
[0017] 所述發(fā)光源3和光電接收元件7通過內置信號連線與接線引腳8相連,發(fā)光源3 和定光窗5之間的距離是I. 78mm。
[0018] 所述發(fā)光源3、定光窗5和光電接收元件7的幾何中心在同一垂直線上。
[0019]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一般的光電測速傳感器的基本原理相似。原有的光電測 速傳感器的發(fā)光源,定光窗,光電接收元件是相互獨立的,發(fā)光源,定光窗和光電接收元件 之間的距離根據(jù)每個產(chǎn)品會有量化差異。而本實用新型將發(fā)光源,定光窗,光電接收元件整 合封裝到一起,幾乎沒有量化差異。對應定光窗5設置在封裝主體4的" C "型豁口的內部 頂面的發(fā)光源3和設置在封裝主體4 "C"型豁口的內部底面的光電收元件7以及其所需 要的供電端口通過內部信號走線連接到外部設置在封裝主體4和安裝電路板6之間的接線 引腳8,傳感器產(chǎn)生的測速信號通過接線引腳8發(fā)出,定位孔9確定該傳感器在安裝電路板 上的位置并且固定,根據(jù)設計需要當定光窗5和光電接收元件7的光學半徑確定(定光窗5 和光電接受元件在同一垂直線上),定位孔9能確定封裝模塊的光學距離。發(fā)光源3和定光 窗5之間留有I. 78mm的距離,可以給予懸浮于其間的動光窗1上下移動的寬范圍余量。
【主權項】
1. 一種高集成寬范圍測速傳感器,其特征在于:該傳感器包括動光 窗(1)、軸(2)、發(fā)光源(3)、封裝主體(4)、定光窗(5)、安裝電路板(6)、光電 接收元件(7)、接線引腳(8)和定位孔(9),所述封裝主體(4)的斷面呈" C"型豁口結構形式,封裝主體(4)設置在安裝電路板(6)的上面,所述光電接收元件(7) 設置在封裝主體(4) " C "型豁口的內部底面,所述定光窗(5 )設置在光電接收元件(7 )的 上面,所述發(fā)光源(3 )對應定光窗(5 )設置在封裝主體(4)的" C "型豁口的內部頂面,所述 動光窗(1)設置在軸(2)上,所述動光窗(1)的邊緣懸浮在封裝主體(4)的" C "型豁口內、 發(fā)光源(3)和定光窗(5)之間,所述封裝主體(4)上帶有兩個定位孔(9),多個接線引腳(8) 設置在封裝主體(4)和安裝電路板(6)之間。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集成寬范圍測速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發(fā)光源(3) 和光電接收元件(7)通過內置信號連線與接線引腳(8)相連,發(fā)光源(3)和定光窗(5)之間 的距離是I. 78mm。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集成寬范圍測速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發(fā)光源 (3)、定光窗(5)和光電接收元件(7)的幾何中心在同一垂直線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傳感器,具體的說是一種高集成寬范圍測速傳感器,該傳感器包括:動光窗、軸、發(fā)光源、封裝主體、定光窗、安裝電路板、光電接收元件、接線引腳和定位孔,所述封裝主體的斷面呈“”型豁口結構形式,封裝主體設置在安裝電路板的上面,所述光電接收元件設置在封裝主體“”型豁口的內部底面,所述定光窗設置在電接收元件的上面,所述發(fā)光源對應定光窗設置在封裝主體的“”型豁口的內部頂面,所述動光窗設置在軸上,所述動光窗1的邊緣懸浮在封裝主體的“”型豁口內、發(fā)光源和定光窗之間,所述封裝主體上帶有兩個定位孔,多個接線引腳設置在封裝主體和安裝電路板之間。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合理,安裝調試方便,占用空間小,穩(wěn)定性高,成本低,生產(chǎn)效率高。
【IPC分類】G01P3-36
【公開號】CN204269671
【申請?zhí)枴緾N201420816887
【發(fā)明人】倪國東
【申請人】長春榮德光學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4月15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