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半導體器件及集成電路,尤其涉及一種背面金屬層的刻蝕方法。
背景技術:
1、在半導體集成電路制造業(yè)中,存儲器的存儲單元(cell)器件和邏輯(logic)器件通常集成在同一晶圓上,而邏輯器件的電極通常是通過晶圓背面溝槽中的金屬層引出。
2、參考圖1,其示出了對襯底背面的金屬層進行刻蝕前的剖面示意圖;參考圖2,其示出了對襯底背面的金屬層進行刻蝕后的剖面示意圖。示例性的,襯底110用于形成存儲器,其上包括存儲單元區(qū)域和外圍區(qū)域,存儲單元區(qū)域用于形成存儲單元器件,外圍區(qū)域用于形成邏輯器件,圖1和圖2中以邏輯區(qū)域的剖面圖做示例性說明,襯底110具有正面和背面,正面用于形成存儲單元器件和邏輯器件,背面形成有溝槽301,背面從下而上依次形成有介質層120和金屬層130,如圖1所示,通常形成的金屬層130在溝槽301底部的厚度大于溝槽外的厚度,因此在對介質層120和金屬層130進行選擇性刻蝕后,為了保證將溝槽301內的金屬層130全部去除,很容易導致溝槽301外產(chǎn)生過刻蝕現(xiàn)象(如圖2中虛線所示),且有一定的幾率在溝槽301的側壁造成金屬殘留(圖2中未示出),從而降低了產(chǎn)品的可靠性。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申請?zhí)峁┝艘环N背面金屬層的刻蝕方法,可以解決相關技術中提供的背面金屬的刻蝕方法容易使得溝槽外產(chǎn)生過刻蝕現(xiàn)象和溝槽內具有金屬殘留的問題,該方法包括:
2、提供一襯底,所述襯底具有正面和背面,從俯視角度觀察,所述襯底包括第一區(qū)域和第二區(qū)域,所述第一區(qū)域的正面用于形成存儲單元器件,所述第二區(qū)域的正面用于形成邏輯器件,所述第二區(qū)域的背面形成有溝槽,所述背面從下而上依次形成有介質層和金屬層,所述溝槽內的金屬層的厚度大于所述溝槽外的金屬層的厚度;
3、對目標區(qū)域進行第一次刻蝕,直至所述目標區(qū)域的介質層被去除;
4、對所述目標區(qū)域進行第二次刻蝕,直至所述目標區(qū)域的金屬層被去除,在進行第二次刻蝕的過程中,供給的偏置功率呈脈沖方波。
5、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金屬層包括鎢層,或鎢層和氮化鈦層。
6、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介質層包括二氧化硅層。
7、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次刻蝕和所述第二次刻蝕在tcp設備中進行。
8、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進行第二次刻蝕的過程中,脈沖方波的占空比為20%至50%。
9、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進行第二次刻蝕的過程中,所述偏置功率的取值范圍為100瓦至250瓦。
10、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進行第二次刻蝕的過程中,所述偏置功率的頻率大于100赫茲。
11、本申請技術方案,至少包括如下優(yōu)點:
12、通過采用常規(guī)方式的第一次刻蝕去除目標區(qū)域的介質層,持續(xù)不斷地產(chǎn)生等離子體,在對溝槽內的金屬層進行刻蝕時采用脈沖模式,一方面可通過控制占空比使大部分刻蝕處于偏置功率關閉的階段,此時電子密度降到最低,接近表面處的鞘層完全崩塌,提高了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使大通量的負離子以及中性粒子能到達底部刻蝕金屬層,同時刻蝕副產(chǎn)物能停留在頂部進行保護,另一方面可通過控制頻率使得電子依然能擴散到側壁,保證側壁無金屬殘留,從而提高了產(chǎn)品的可靠性和良率。
1.一種背面金屬層的刻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層包括鎢層,或鎢層和氮化鈦層。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質層包括二氧化硅層。
4.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刻蝕和所述第二次刻蝕在tcp設備中進行。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進行第二次刻蝕的過程中,脈沖方波的占空比為20%至50%。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進行第二次刻蝕的過程中,所述偏置功率的取值范圍為100瓦至250瓦。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進行第二次刻蝕的過程中,所述偏置功率的頻率大于100赫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