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線圈繞線,特別涉及一種彎折線圈起尾線的繞線治具。
背景技術:
1、線圈通常指呈環(huán)形的導線繞組,其是電機、電器、電感器、變壓器等電氣設備中的重要部件,起著轉(zhuǎn)換電能、儲存磁場能量、調(diào)節(jié)電流和電壓等作用。線圈的制作過程通常需要選用合適的導線材料如銅線或漆包線,然后將導線繞制在繞線治具上形成所需的線圈形狀。
2、但是,一些特殊的產(chǎn)品對線圈的起線和尾線的位置有所要求,需要在繞線階段將線圈的起線和尾線進行90度彎折并保證彎折后平行,這樣在安裝時不需要再繼續(xù)彎折,便于安裝。但現(xiàn)有技術中的繞線治具大多只能實現(xiàn)繞制,難以實現(xiàn)起線和尾線的彎折,使得后續(xù)還需要增加工作步驟影響效率。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彎折線圈起尾線的繞線治具,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2、一種彎折線圈起尾線的繞線治具,所述彎折線圈起尾線的繞線治具用于彎折導線的起線和尾線,所述彎折線圈起尾線的繞線治具包括一個下模機構,一個與所述下模機構相對設置的上模機構,以及兩個設置在所述下模機構上的彎折機構。所述下模機構包括一個下治具座,一個活動設置在所述下治具座上的軸心柱,以及一個插設在所述軸心柱中心的下模驅(qū)動軸。所述上模機構包括一個上治具座,以及一個設置在所述上治具座上的線槽。所述線槽的延伸方向從所述上治具座的外側(cè)壁延伸到所述上治具座朝向所述下模機構的端面上,所述線槽的延伸方向與所述軸心柱相切,所述線槽與所述上治具座的外側(cè)壁連通。所述彎折機構包括一個活動設置在所述下治具座上的移動塊,一個設置在移動塊上的擋線柱,一個設置在所述移動塊上的推桿,一個設置在所述移動塊和所述下治具座之間的第三彈簧。所述下治具座內(nèi)設置有用于容納所述移動塊的安裝槽,所述移動塊包括一個橫桿,以及一個設置在所述橫桿中段的豎桿,所述擋線柱位于所述橫桿靠近所述上模機構的一端,所述擋線柱的一端與所述橫桿連接,另一端活動伸出所述下治具座的朝向所述上模機構的端面上,所述第三彈簧一端抵頂在所述豎桿上,另一端抵頂在所述下治具座,所述推桿抬起帶動所述移動塊和設置在所述移動一端的擋線柱上升,以使所述擋線柱伸出所述下治具座。
3、進一步地,所述下模機構還包括兩個設置在所述下治具座上的定位線夾,所述定位線夾包括一個設置在所述下治具座側(cè)壁上的安裝座,一個轉(zhuǎn)動設置在所述安裝座上的夾塊,以及一個設置在所述夾塊和所述安裝座之間的第一彈簧。
4、進一步地,所述安裝座內(nèi)部中空設置,所述夾塊呈l型結構,所述夾塊的中間位置通過轉(zhuǎn)動件與所述安裝座的側(cè)壁轉(zhuǎn)動連接,所述夾塊的兩端伸出所述安裝座,所述夾塊的一端設置有所述第一彈簧,所述夾塊的另一端用于與所述安裝座貼合夾持導線,所述第一彈簧一端抵頂在所述安裝座上并固定連接,另一端抵頂在所述夾塊的一端并固定連接。
5、進一步地,所述上模機構還包括一個設置在所述上治具座上的起線夾,所述起線夾包括一個設置在所述上治具座上的安裝塊,一個活動設置在所述安裝塊上的移動軸,一個設置在所述移動軸上的夾板,一個設置在所述移動軸一端的限位部,以及一個設置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安裝塊之間的第二彈簧,所述移動軸一端設置有所述夾板,另一端設置有所述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直徑大于所述移動軸的直徑,所述第二彈簧一端抵頂在所述限位部上,另一端抵頂在所述安裝塊上。
6、進一步地,所述彎折機構還包括一個設置在所述推桿上的滑輪,所述推桿一端與所述豎桿連接,另一端設置有所述滑輪。
7、進一步地,所述移動塊呈t型結構,所述橫桿插設于所述安裝槽內(nèi),所述橫桿沿所述安裝槽滑動,所述豎桿伸出所述安裝槽。
8、進一步地,所述安裝槽的延伸方向與所述下治具座的中心軸相互平行,所述安裝槽與所述下治具座的外側(cè)壁連通。
9、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提供的彎折線圈起尾線的繞線治具的所述線槽的延伸方向從所述上治具座的外側(cè)壁延伸到所述上治具座朝向所述下模機構的端面上,所述線槽的延伸方向與所述軸心柱相切,從而將線圈的起線預藏在所述線槽中,避免繞線時起線影響線圈的繞制,同時在彎折起線時使得起線可以直接從所述線槽中移出進行彎折。所述彎折機構的所述移動塊呈t型結構并包括一個橫桿,以及一個設置在所述橫桿中段的豎桿。所述擋線柱位于所述橫桿靠近所述上模機構的一端,所述擋線柱的一端與所述橫桿連接,另一端活動伸出所述下治具座的朝向所述上模機構的端面上,從而當所述移動塊垂直移動時能帶動所述擋線柱移動,帶動所述擋線柱伸出或縮回所述下治具座。在彎折起線和尾線時,起線和尾線以伸出所述下治具座的所述擋線柱為彎折點進行彎折。
1.一種彎折線圈起尾線的繞線治具,所述彎折線圈起尾線的繞線治具用于彎折導線的起線和尾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彎折線圈起尾線的繞線治具包括一個下模機構,一個與所述下模機構相對設置的上模機構,以及兩個設置在所述下模機構上的彎折機構,所述下模機構包括一個下治具座,一個活動設置在所述下治具座上的軸心柱,以及一個插設在所述軸心柱中心的下模驅(qū)動軸,所述上模機構包括一個上治具座,以及一個設置在所述上治具座上的線槽,所述線槽的延伸方向從所述上治具座的外側(cè)壁延伸到所述上治具座朝向所述下模機構的端面上,所述線槽的延伸方向與所述軸心柱相切,所述線槽與所述上治具座的外側(cè)壁連通,所述彎折機構包括一個活動設置在所述下治具座上的移動塊,一個設置在移動塊上的擋線柱,一個設置在所述移動塊上的推桿,以及一個設置在所述移動塊和所述下治具座之間的第三彈簧,所述下治具座內(nèi)設置有用于容納所述移動塊的安裝槽,所述移動塊包括一個橫桿,以及一個設置在所述橫桿中段的豎桿,所述擋線柱位于所述橫桿靠近所述上模機構的一端,所述擋線柱的一端與所述橫桿連接,另一端活動伸出所述下治具座的朝向所述上模機構的端面上,所述第三彈簧一端抵頂在所述豎桿上,另一端抵頂在所述下治具座,所述推桿抬起帶動所述移動塊和設置在所述移動一端的擋線柱上升,以使所述擋線柱伸出所述下治具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彎折線圈起尾線的繞線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機構還包括兩個設置在所述下治具座上的定位線夾,所述定位線夾包括一個設置在所述下治具座側(cè)壁上的安裝座,一個轉(zhuǎn)動設置在所述安裝座上的夾塊,以及一個設置在所述夾塊和所述安裝座之間的第一彈簧。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彎折線圈起尾線的繞線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座內(nèi)部中空設置,所述夾塊呈l型結構,所述夾塊的中間位置通過轉(zhuǎn)動件與所述安裝座的側(cè)壁轉(zhuǎn)動連接,所述夾塊的兩端伸出所述安裝座,所述夾塊的一端設置有所述第一彈簧,所述夾塊的另一端用于與所述安裝座貼合夾持導線,所述第一彈簧一端抵頂在所述安裝座上并固定連接,另一端抵頂在所述夾塊的一端并固定連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彎折線圈起尾線的繞線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機構還包括一個設置在所述上治具座上的起線夾,所述起線夾包括一個設置在所述上治具座上的安裝塊,一個活動設置在所述安裝塊上的移動軸,一個設置在所述移動軸上的夾板,一個設置在所述移動軸一端的限位部,以及一個設置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安裝塊之間的第二彈簧,所述移動軸一端設置有所述夾板,另一端設置有所述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直徑大于所述移動軸的直徑,所述第二彈簧一端抵頂在所述限位部上,另一端抵頂在所述安裝塊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彎折線圈起尾線的繞線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彎折機構還包括一個設置在所述推桿上的滑輪,所述推桿一端與所述豎桿連接,另一端設置有所述滑輪。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彎折線圈起尾線的繞線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塊呈t型結構,所述橫桿插設于所述安裝槽內(nèi),所述橫桿沿所述安裝槽滑動,所述豎桿伸出所述安裝槽。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彎折線圈起尾線的繞線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槽的延伸方向與所述下治具座的中心軸相互平行,所述安裝槽與所述下治具座的外側(cè)壁連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