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食品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空心宮面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宮面是河南省南陽市著名的漢族傳統(tǒng)名產,屬于貢面。此面起源于東漢末年,以小麥精粉為原料,配以精鹽,精煉油,淀粉等,不用任何添加劑,采用秘傳手工工藝制作,經過盤條、上稈、拽條、拉絲、陰干等多道工序制成。
然而,目前的貢面普遍存在口感不夠細滑,營養(yǎng)不均衡等問題,因此,有必要對目前的貢面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空心宮面及其制備方法,其能有效解決現有之貢面口感不夠細滑,營養(yǎng)不均衡等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之技術方案:
一種空心宮面,其原料組成以質量百分比計含有:98.5%的面粉、1%的玉米面以及0.5%的芝麻油;面粉由以下質量百分比原料組成:15%的新麥26、13%的鄭麥366、25%的濮麥9號、14%的周麥16、18%的百農矮抗58以及15%的衡觀35。
一種空心宮面的制備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驟:
(1)和面:將食鹽先溶解成鹽水后再和進面中,和面時,將面粉、玉米面和芝麻油放入盆中,不能和得過硬或過軟,要反復用力揉和,直至不粘手,不粘盆為止;
(2)醒面:將和好的面進行放置20分鐘;
(3)開條:將和好的面團放在平整的臺面上,用快刀將面團劃割成直徑2.5-3.5厘米的圓形長條,連續(xù)劃割,中途不能停斷,直至面團被劃割完;
(4)抻大條、盤條:大條用手反復捻搓成直徑1-2厘米的圓條,再將其層層盤在臺面上;
(5)抻小條、盤盆:進一步把大條捻搓成小條,并且盤入圓盆中;
(6)再次醒面:盤入圓盆中的小條放置25-35分鐘;
(7)上桿:把兩根65厘米長、1厘米粗的竹扦固定好,將盤好的面交叉地纏繞在竹扦上,至竹扦繞滿為止,扦與扦之間的距離為35厘米,繞條時用力要均勻,自然有序,最好一起繞成,一般情況下,1分鐘繞滿兩根竹扦,每兩根竹扦繞面條2.5-3.5公斤;
(8)三次醒面:將繞好的面放入發(fā)酵槽中,進行發(fā)酵,時間為20-50分鐘;
(9)第一次拉長:拉條時用力要均勻,拉到75-85厘米即可;
(10)四次醒面:將拉長的面放入發(fā)酵槽,再次發(fā)酵,時間為25-35分鐘;
(11)上架:將面條從發(fā)酵槽中取出,放置在高為2米的架子上;
(12)第二次拉長:將面從架子上垂直下拉至1.80米長,進行晾曬;
(13)下架:將晾干的空心面取下放在臺面上;
(14)包裝:根據需要的規(guī)格進行裁切、包裝。
優(yōu)選的,所述步驟(1)中春秋兩季每公斤面粉放食鹽45-55克,夏季放55-65克,冬季放30-40克。
本發(fā)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
通過采用本發(fā)明配方的面粉,使得貢面營養(yǎng)更均衡,營養(yǎng)價值更高,并配合本發(fā)明的制備方法,彌補了其受天氣等因素影響的短板,獨特的工藝保證產品更加均勻,口感更細滑,讓更多消費者共享高端綠色有機食品;本產品選料考究,制作精細,入口綿軟,回味悠長,細如發(fā)絲、清如白玉,是耐存、耐煮的食品。是老人,病人,產婦,嬰兒常備滋補食品,也是饋贈親朋好友的上等佳品。食用方法因人而異,可以煮食、打鹵子食,還可以做涼面、麻辣面等。體虛體弱者長期食用,可以增強免疫力、益氣補虛、健脾養(yǎng)胃。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空心宮面,其原料組成以質量百分比計含有:98.5%的面粉、1%的玉米面以及0.5%的芝麻油;面粉由以下質量百分比原料組成:15%的新麥26、13%的鄭麥366、25%的濮麥9號、14%的周麥16、18%的百農矮抗58以及15%的衡觀35。
本發(fā)明還公開一種空心宮面的制備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驟:
(1)和面:春秋兩季每公斤面粉放食鹽45-55克,夏季放55-65克,冬季放30-40克,食鹽先溶解成鹽水后再和進面中,和面時,將面粉、玉米面和芝麻油放入盆中,不能和得過硬或過軟,要反復用力揉和,直至不粘手,不粘盆為止。
(2)醒面:將和好的面進行放置20分鐘。
(3)開條:將和好的面團放在平整的臺面上,用快刀將面團劃割成直徑2.5-3.5厘米的圓形長條,連續(xù)劃割,中途不能停斷,直至面團被劃割完。
(4)抻大條、盤條:大條用手反復捻搓成直徑1-2厘米的圓條,再將其層層盤在臺面上。
(5)抻小條、盤盆:進一步把大條捻搓成小條,并且盤入圓盆中;
(6)再次醒面:盤入圓盆中的小條放置25-35分鐘。
(7)上桿:把兩根65厘米長、1厘米粗的竹扦固定好,將盤好的面交叉地纏繞在竹扦上,至竹扦繞滿為止,扦與扦之間的距離為35厘米,繞條時用力要均勻,自然有序,最好一起繞成,一般情況下,1分鐘繞滿兩根竹扦,每兩根竹扦繞面條2.5-3.5公斤。
(8)三次醒面:將繞好的面放入發(fā)酵槽中,進行發(fā)酵,時間為20-50分鐘,一般為30分鐘,溫度較低,可延長到50分鐘;溫度高則20分鐘即可。
(9)第一次拉長:拉條時用力要均勻,拉到75-85厘米即可。
(10)四次醒面:將拉長的面放入發(fā)酵槽,再次發(fā)酵,時間為25-35分鐘。
(11)上架:將面條從發(fā)酵槽中取出,放置在高為2米的架子上。
(12)第二次拉長:將面從架子上垂直下拉至1.80米長,進行晾曬。
(13)下架:將晾干的空心面取下放在臺面上。
(14)包裝:根據需要的規(guī)格進行裁切、包裝。
本發(fā)明的設計重點是:通過采用本發(fā)明配方的面粉,使得貢面營養(yǎng)更均衡,營養(yǎng)價值更高,并配合本發(fā)明的制備方法,彌補了其受天氣等因素影響的短板,獨特的工藝保證產品更加均勻,口感更細滑,讓更多消費者共享高端綠色有機食品;本產品選料考究,制作精細,入口綿軟,回味悠長,細如發(fā)絲、清如白玉,是耐存、耐煮的食品。是老人,病人,產婦,嬰兒常備滋補食品,也是饋贈親朋好友的上等佳品。食用方法因人而異,可以煮食、打鹵子食,還可以做涼面、麻辣面等。體虛體弱者長期食用,可以增強免疫力、益氣補虛、健脾養(yǎng)胃。
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發(fā)明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發(fā)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發(fā)明保護范圍的限制?;诖颂幍慕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即可聯想到本發(fā)明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