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立體車庫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巷道堆垛式立體車庫的轎廂。
背景技術:
車輛無處停放的問題是城市的社會、經濟、交通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產生的結果,由于很多新建小區(qū)內住戶與車位的配比至少需要為1:1,為了解決停車位占地面積與住戶商用面積的矛盾,機械式立體停車設備以其平均單車占地面積小的獨特特性,已被廣大用戶接受。而其中的機械式立體停車設備:巷道堆垛類停車車庫,以巷道堆垛機或橋式起重機將進到搬運器的車輛水平且垂直移動到存車位,并用存取機構存取車輛的機械式停車設備,它的出現解決了人們希望解決的大型自動化停車難題,具有全封閉車庫的特點,但是現有巷道堆垛式立體車庫的轎廂在升降過程和水平運動過程中易產生晃動。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巷道堆垛式立體車庫的轎廂,解決了現有巷道堆垛式立體車庫的轎廂在升降過程和水平運動過程中易產生晃動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巷道堆垛式立體車庫的轎廂,包括載車平臺和升降支架;其中,所述升降支架包括水平支架部和豎直支架部,所述載車平臺固定于所述水平支架部,所述豎直支架部的上端設置有第一組導向機構,所述豎直支架部的下端設置有第二組導向機構,所述豎直支架部的上端端部對應所述第一組導向機構固定有導輪緩沖架。
優(yōu)選的,所述載車平臺上的遠離所述升降支架的一側固定有護欄。
優(yōu)選的,所述載車平臺上的固定有所述升降支架的一側固定有扶手欄。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組導向機構包括多個上導向輪機構,所述上導向輪機構可拆卸式固定在所述豎直支架部的上端端面。
優(yōu)選的,所述上導向輪機構包括上導向輪支架,所述上導向輪支架通過第一可拆卸固定件固定在所述豎直支架部的上端端面,所述上導向輪支架上設置有第一導向輪總成和第二導向輪總成。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導向輪總成的輪軸中心垂直于所述第二導向輪總成的輪軸中心。
優(yōu)選的,所述第二組導向機構包括多個下導向輪機構,所述下導向輪機構可拆卸式固定在所述豎直支架部的下端端面。
優(yōu)選的,所述下導向輪機構包括下導向輪支架,所述下導向輪支架通過第二可拆卸固定件固定在所述豎直支架部的下端端面,所述下導向輪支架上設置有第三導向輪總成和第四導向輪總成。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三導向輪總成的輪軸中心垂直于所述第四導向輪總成的輪軸中心。
優(yōu)選的,所述豎直支架部與所述水平支架部之間連接有斜支架部。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實現了如下技術效果或優(yōu)點:
通過設置有第一組導向機構、第二組導向機構和導輪緩沖架,第一組導向機構和第二組導向機構用于與巷道堆垛式立體車庫的轎廂導軌滑動配合,從而對轎廂的升降運動進行導向,避免轎廂在升降運動過程的晃動,導輪緩沖架還保護第一組導向機構不受外界震動影響,從而使轎廂保持平穩(wěn),以解決了現有巷道堆垛式立體車庫的轎廂在升降過程和水平運動過程中易產生晃動的技術問題,從而提高了巷道堆垛式立體車庫的轎廂的運行穩(wěn)定性,實現更平穩(wěn)搬運車輛。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巷道堆垛式立體車庫的轎廂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巷道堆垛式立體車庫的轎廂的左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巷道堆垛式立體車庫的轎廂的俯視圖;
圖4為圖1中B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5為圖1~圖3中上導向輪機構的主視圖;
圖6為圖1~圖3中上導向輪機構的左視圖;
圖7為圖1~圖3中上導向輪機構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具體的,參考圖1~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巷道堆垛式立體車庫的轎廂包括載車平臺1和升降支架2。升降支架2包括水平支架部21和豎直支架部22,載車平臺1固定于升降支架2的水平支架部21,豎直支架部22的上端設置有第一組導向機構,豎直支架部22的下端設置有第二組導向機構,第一組導向機構和第二組導向機構用于對應與巷道堆垛式立體車庫的轎廂導軌滑動配合,對轎廂的升降運動進行導向,避免轎廂的升降運動過程中晃動,從而提高了巷道堆垛式立體車庫的轎廂的運行穩(wěn)定性。豎直支架部22的上端端部對應第一組導向機構固定有導輪緩沖架7,從而保護第一組導向機構不受外界震動影響,使第一組導向機構運行更平穩(wěn),進而使轎廂運行更平穩(wěn)。
具體的,豎直支架部22與水平支架部21之間還連接有斜支架部23,從而形成了牛腿型支架,使升降支架2更穩(wěn)定,以提高支撐載車平臺1的穩(wěn)定性,進一步使巷道堆垛式立體車庫的轎廂運行平穩(wěn)。
具體的,在載車平臺1上遠離升降支架2的一側固定有護欄3。具體的,載車平臺1上固定有升降支架2的一側還固定有扶手欄4。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扶手欄4通過可拆卸固定組件固定在載車平臺1的一側。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護欄3具體由多個護欄架31通過螺紋固定組件固定連接在一起,具體來講,參考圖4所示,相鄰的護欄架31之間設置有墊片32,通過螺紋固定組件33固定相鄰的護欄架31以及設置于相鄰的護欄架31之間的墊片32。
具體的,第一組導向機構包括多個上導向輪機構5,上導向輪機構5可拆卸式固定在豎直支架部22的上端端面;第二組導向機構包括多個下導向輪機構6,下導向輪機構6可拆卸式固定在豎直支架部22的下端端面。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參考圖1所示的,第一組導向機構包括兩個上導向輪機構5,第二組導向機構包括兩個下導向輪機構6。需要說明的是,兩個上導向輪機構5固定在豎直支架部22的上端,兩個上導向輪機構5在同一水平高度,兩個下導向輪機構6固定在豎直支架部22的下端,兩個下導向輪機構6在同一水平高度。
具體來講,參考圖5~圖7所示,上導向輪機構5包括:導向輪支架51、導向輪支架51通過第一可拆卸固定件固定在升降支架2上,導向輪支架51上設置有第一導向輪總成52和第二導向輪總成53,第一導向輪總成52的輪軸中心垂直于第二導向輪總成53的輪軸中心。較佳的,第一導向輪總成52與第二導向輪總成53為互為相同結構的導向輪總成。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導向輪支架51包括第一側板51-1、與第一側板51-1垂直的第二側板51-2,以及與第一側板51-1和第二側板51-2均垂直的第三側板51-3。具體的,第一導向輪總成52包括導向輪軸、導向輪和軸承:第一導向輪總成52的導向輪軸通過螺紋固定組件固定在第一側板51-1上,第一導向輪總成52的導向輪通過軸承裝配在第一導向輪總成52的導向輪軸上。具體的,第二導向輪總成53包括導向輪軸、導向輪和軸承:第二導向輪總成53的導向輪軸通過螺紋固定組件固定在第二側板51-2上,第二導向輪總成53的導向輪通過軸承裝配在第二導向輪總成53的導向輪軸上,導向輪支架51通過第三側板51-3固定在升降支架2的上端端面。
下導向輪機構6的結構參考圖4~圖7和在前對上導向輪機構5的描述,下導向輪機構6與上導向輪機構5僅僅安裝方向不同,為了說明書的簡潔,本文不再贅述。
通過上述提供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具體實現了如下技術效果或優(yōu)點:
通過設置有第一組導向機構、第二組導向機構和導輪緩沖架,導輪緩沖架保護第一組導向機構不受外界震動影響,第一組導向機構和第二組導向機構用于與巷道堆垛式立體車庫的轎廂導軌滑動配合,從而對轎廂的升降運動進行導向,避免轎廂在升降運動過程的晃動,從而有效解決了現有巷道堆垛式立體車庫的轎廂的穩(wěn)定性較差的技術問題,提高了巷道堆垛式立體車庫的轎廂的運行穩(wěn)定性,實現更平穩(wěn)搬運車輛。
盡管已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但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一旦得知了基本創(chuàng)造性概念,則可對這些實施例作出另外的變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權利要求意欲解釋為包括優(yōu)選實施例以及落入本實用新型范圍的所有變更和修改。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