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保溫砌塊加工領(lǐng)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保溫芯板插入保溫砌塊模具的保溫芯板自動插模裝置。
背景技術(shù):
保溫砌塊包括主體砌塊的內(nèi)、外壁間、主體砌塊與外保護層間,是通過“L型T型點狀連接肋”和“貫穿保溫層的點狀柱銷”組合為整體,在柱銷中設置有鋼絲。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冷橋效應,具有極其優(yōu)異的保溫性能。
正是由于保溫砌塊中間的保溫層起到了保溫作用,所以一個保溫砌塊的保溫性能取決于保溫芯板的好壞。然而,在實際生產(chǎn)過程中需要將保溫芯板實現(xiàn)插入保溫砌塊模具中,然后進行澆筑。由于保溫芯板是輕質(zhì)發(fā)泡材料,其在澆筑過程中需要與保溫砌塊模具的內(nèi)壁具有一定的摩擦力防止保溫芯板漂浮,造成產(chǎn)品質(zhì)量問題。因此,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保溫砌塊生產(chǎn)過程需要人工將保溫芯板插入保溫砌塊模具,并且在插入過程中對操作人員的技術(shù)要求非常高,即使是熟練工人也存在著20%左右的損壞率。這一技術(shù)難題嚴重制約了保溫砌塊的產(chǎn)能。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是,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缺點,提出改進方案或者替換方案,尤其是一種有效提高保溫芯板插入保溫砌塊模具的合格率的改進或者替換方案。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方案如下:一種保溫芯板自動插模裝置,其特征在于,由縱向運動裝置、橫向運動裝置、插板夾具、保溫砌塊模具和輸送帶組成;所述保溫砌塊模具放置在輸送帶上運動;所述縱向運動裝置包括兩個跨立橫梁,所述跨立橫梁相互平行且對稱的設置在輸送帶兩側(cè);所述跨立橫梁的上端面設有齒形帶A;所述跨立橫梁上垂直設置活動橫梁;所述活動橫梁上設有齒輪A、齒輪傳動桿、伺服電機A;所述齒輪A與齒形帶A相互匹配;所述私服電機A通過齒輪傳動桿與齒輪A連接;所述活動橫梁通過伺服電機A驅(qū)動齒輪A在跨立橫梁上沿齒形帶A前后運動;所述橫向運動裝置包括橫向移動模塊;所述橫向移動模塊上設有齒輪B和伺服電機B;所述活動橫梁上設有齒形帶B;所述齒輪B與齒形帶B相互匹配,并且所述橫向移動模塊能夠在伺服電機B的驅(qū)動下沿齒形帶B左右運動;所述橫向移動模塊的下部固定設有定位軸和絲桿;所述插板夾具包括夾具平臺、伺服電機C、齒輪轉(zhuǎn)向機構(gòu)、伺服電機D、反向絲桿、滑桿、夾板;所述夾具平臺設置在橫向移動模塊的下方,并且能夠沿定位軸上下移動;所述定位軸和絲桿均穿過夾具平臺設置;所述齒輪轉(zhuǎn)向機構(gòu)與伺服電機C配合設置在絲桿上;所述夾具平臺通過伺服電機C驅(qū)動能夠沿絲桿上下移動;所述反向絲桿和滑桿相互平行設置在夾具平臺下方;所述反向絲桿與伺服電機D連接;所述夾板有兩個,并且相互平行設置在反向絲桿和滑桿上;所述兩塊夾板在伺服電機D的驅(qū)動下能夠沿反向絲桿反向移動;所述兩塊夾板用于夾持保溫芯板。
進一步,根據(jù)上述設計方案所述保溫芯板自動插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塊夾板的下端設為楔形插腳。
進一步,根據(jù)上述設計方案所述保溫芯板自動插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絲桿設有兩根,并且所述滑桿與連根反向絲桿呈三角形布置。
進一步,根據(jù)上述設計方案所述保溫芯板自動插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軸設有四根,并且分別設置在橫向移動模塊下端面的四個角。
進一步,根據(jù)上述設計方案所述保溫芯板自動插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塊夾板上對稱位置分別設有壓板;所述壓板距離夾板底部的距離等于保溫芯板的高度。
進一步,根據(jù)上述設計方案所述保溫芯板自動插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砌塊模具的模具口的邊緣設有與夾板的楔形插腳相匹配的斜口。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效果如下:本申請的保溫芯板自動插模裝置,通過縱向運動裝置和橫向運動裝置控制插板夾具的前后左右移動;通過插板夾具上的夾具平臺和夾板實現(xiàn)了夾持保溫芯板并將保溫芯板插入保溫砌塊模具中。實現(xiàn)了保溫砌塊的自動插入,同時由于采用了夾板夾持保溫芯板,對保溫芯板起到了保護作用,在插入過程中避免了保溫芯板的損壞,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申請的保溫芯板自動插模裝置通過兩塊夾板在伺服電機D的做用下打開,然后夾持一塊保溫芯板,伺服電機D反向轉(zhuǎn)動收縮夾板,因為保溫芯板的材料為輕質(zhì)發(fā)泡材料。所以具有一定的彈性。所以夾板在伺服電機D的作用下使得保溫芯板被壓縮約2-3毫米的寬度,方便插入保溫砌塊模具。然后夾具平臺在伺服電機C的作用下沿絲桿向下移動,將保溫芯板插入保溫砌塊模具中。由于夾板只是壓縮夾持了保溫芯板的一對面;所以當保溫芯板被插入保溫砌塊模具中后,夾板放松,不再對保溫芯板進行壓縮,保溫芯板的另外兩面,即沒有被夾持的兩面會和保溫砌塊模具的內(nèi)壁產(chǎn)生摩擦力防止保溫芯板在保溫砌塊模具中移動。然后夾板在夾具平臺上升的作用下脫離保溫砌塊模具。然后通過橫向運動裝置和縱向運動裝置完成全部保溫砌塊模具插入保溫芯板的動作。完成保溫芯板插入保溫砌塊模具后,輸送帶將保溫砌塊模具輸送至下一步驟,并且輸送來新的需要插入保溫芯板的保溫砌塊模具。
本申請的保溫芯板自動插模裝置進一步優(yōu)化,將兩塊夾板的相對位置設置壓板,因為夾板只是夾持和壓縮了保溫芯板的一對面,其另一對面仍然會和保溫砌塊模具產(chǎn)生摩擦力,在插入的過程中仍然比較困難,會發(fā)生夾板已近進入保溫砌塊模具中,而保溫芯板仍留有一部分在保溫砌塊模具的外面,因此,本申請對上述設計進行了改進,在兩塊夾板的對稱位置設置壓板,壓板距離夾板底部的距離等于保溫芯板的高度,使得保溫芯板在插入保溫砌塊模具的過程中,對保溫芯板提供一個向下的推力,用來抵消沒有被夾持的兩個面,在拔出夾板是沒有被夾持的兩個面又能提供摩擦力幫助完成拔出夾板的動作。
本申請的的保溫芯板自動插模裝置取代了現(xiàn)有技術(shù)中需要人工插入芯板的動作。提高了保溫芯板插入保溫砌塊模具的成功率,人工插入保溫芯板多采用手按壓,由于人的手相對于保溫芯板是非常小的,所以保溫芯板在人工按壓過程中受力是不均勻的,十分容易造成保溫芯板的損壞。而本申請的的保溫芯板自動插模裝置通過夾板壓縮夾持保溫芯板,然后將保溫芯板送入保溫砌塊模具中,避免了保溫芯板在插入保溫砌塊模具中受力不均的問題,保證了保溫芯板插入保溫砌塊模具的成功率。同時,也節(jié)約了人力,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保溫芯板自動插模裝置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為保溫芯板自動插模裝置縱向運動裝置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3為保溫芯板自動插模裝置橫向運動裝置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4為保溫芯板自動插模裝置插板夾具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5為保溫芯板自動插模裝置橫向移動模塊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6為保溫芯板自動插模裝置橫向移動模塊A向截面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7為保溫芯板模具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8為保溫芯板模具局部放大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9為保溫芯板自動插模裝置的夾板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其中,1為縱向運動裝置、2為橫向運動裝置、3為插板夾具、4為保溫砌塊模具、11為跨立橫梁、12為齒形帶A、13為伺服電機A、14為活動橫梁、15為齒形帶B、21為橫向移動模塊、22為伺服電機B、23為定位軸、24為絲桿、31為夾具平臺、32為齒輪轉(zhuǎn)向機構(gòu)、33為伺服電機C、34為伺服電機D、35為反向絲桿、36為夾板、37為滑桿、38為楔形插腳、39為壓板、41為斜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一種保溫芯板自動插模裝置,由縱向運動裝置、橫向運動裝置、插板夾具、保溫砌塊模具和輸送帶組成;所述保溫砌塊模具放置在輸送帶上運動;所述縱向運動裝置包括兩個跨立橫梁,所述跨立橫梁相互平行且對稱的設置在輸送帶兩側(cè);所述跨立橫梁的上端面設有齒形帶A;所述跨立橫梁上垂直設置活動橫梁;所述活動橫梁上設有齒輪A、齒輪傳動桿、伺服電機A;所述齒輪A與齒形帶A相互匹配;所述伺服電機A通過齒輪傳動桿與齒輪A連接;所述活動橫梁通過伺服電機A驅(qū)動齒輪A在跨立橫梁上沿齒形帶A前后運動;所述橫向運動裝置包括橫向移動模塊;所述橫向移動模塊上設有齒輪B和伺服電機B;所述活動橫梁上設有齒形帶B;所述齒輪B與齒形帶B相互匹配,并且所述橫向移動模塊能夠在伺服電機B的驅(qū)動下沿齒形帶B左右運動;所述橫向移動模塊的下部固定設有定位軸和絲桿;所述插板夾具包括夾具平臺、伺服電機C、齒輪轉(zhuǎn)向機構(gòu)、伺服電機D、反向絲桿、滑桿、夾板;所述夾具平臺設置在橫向移動模塊的下方,并且能夠沿定位軸上下移動;所述定位軸和絲桿均穿過夾具平臺設置;所述齒輪轉(zhuǎn)向機構(gòu)與伺服電機C配合設置在絲桿上;所述夾具平臺通過伺服電機C驅(qū)動能夠沿絲桿上下移動;所述反向絲桿和滑桿相互平行設置在夾具平臺下方;所述反向絲桿與伺服電機D連接;所述夾板有兩個,并且相互平行設置在反向絲桿和滑桿上;所述兩塊夾板在伺服電機D的驅(qū)動下能夠沿反向絲桿反向移動;所述兩塊夾板用于夾持保溫芯板,所述兩塊夾板的下端設為楔形插腳。
實施例2:一種保溫芯板自動插模裝置,由縱向運動裝置、橫向運動裝置、插板夾具、保溫砌塊模具和輸送帶組成;所述保溫砌塊模具放置在輸送帶上運動;所述縱向運動裝置包括兩個跨立橫梁,所述跨立橫梁相互平行且對稱的設置在輸送帶兩側(cè);所述跨立橫梁的上端面設有齒形帶A;所述跨立橫梁上垂直設置活動橫梁;所述活動橫梁上設有齒輪A、齒輪傳動桿、伺服電機A;所述齒輪A與齒形帶A相互匹配;所述伺服電機A通過齒輪傳動桿與齒輪A連接;所述活動橫梁通過伺服電機A驅(qū)動齒輪A在跨立橫梁上沿齒形帶A前后運動;所述橫向運動裝置包括橫向移動模塊;所述橫向移動模塊上設有齒輪B和伺服電機B;所述活動橫梁上設有齒形帶B;所述齒輪B與齒形帶B相互匹配,并且所述橫向移動模塊能夠在伺服電機B的驅(qū)動下沿齒形帶B左右運動;所述橫向移動模塊的下部固定設有定位軸和絲桿;所述插板夾具包括夾具平臺、伺服電機C、齒輪轉(zhuǎn)向機構(gòu)、伺服電機D、反向絲桿、滑桿、夾板;所述夾具平臺設置在橫向移動模塊的下方,并且能夠沿定位軸上下移動;所述定位軸和絲桿均穿過夾具平臺設置;所述齒輪轉(zhuǎn)向機構(gòu)與伺服電機C配合設置在絲桿上;所述夾具平臺通過伺服電機C驅(qū)動能夠沿絲桿上下移動;所述反向絲桿和滑桿相互平行設置在夾具平臺下方;所述反向絲桿與伺服電機D連接;所述夾板有兩個,并且相互平行設置在反向絲桿和滑桿上;所述兩塊夾板在伺服電機D的驅(qū)動下能夠沿反向絲桿反向移動;所述兩塊夾板用于夾持保溫芯板,所述兩塊夾板的下端設為楔形插腳,所述反向絲桿設有兩根,并且所述滑桿與連根反向絲桿呈三角形布置。
實施例3:一種保溫芯板自動插模裝置,由縱向運動裝置、橫向運動裝置、插板夾具、保溫砌塊模具和輸送帶組成;所述保溫砌塊模具放置在輸送帶上運動;所述縱向運動裝置包括兩個跨立橫梁,所述跨立橫梁相互平行且對稱的設置在輸送帶兩側(cè);所述跨立橫梁的上端面設有齒形帶A;所述跨立橫梁上垂直設置活動橫梁;所述活動橫梁上設有齒輪A、齒輪傳動桿、伺服電機A;所述齒輪A與齒形帶A相互匹配;所述伺服電機A通過齒輪傳動桿與齒輪A連接;所述活動橫梁通過伺服電機A驅(qū)動齒輪A在跨立橫梁上沿齒形帶A前后運動;所述橫向運動裝置包括橫向移動模塊;所述橫向移動模塊上設有齒輪B和伺服電機B;所述活動橫梁上設有齒形帶B;所述齒輪B與齒形帶B相互匹配,并且所述橫向移動模塊能夠在伺服電機B的驅(qū)動下沿齒形帶B左右運動;所述橫向移動模塊的下部固定設有定位軸和絲桿;所述插板夾具包括夾具平臺、伺服電機C、齒輪轉(zhuǎn)向機構(gòu)、伺服電機D、反向絲桿、滑桿、夾板;所述夾具平臺設置在橫向移動模塊的下方,并且能夠沿定位軸上下移動;所述定位軸和絲桿均穿過夾具平臺設置;所述齒輪轉(zhuǎn)向機構(gòu)與伺服電機C配合設置在絲桿上;所述夾具平臺通過伺服電機C驅(qū)動能夠沿絲桿上下移動;所述反向絲桿和滑桿相互平行設置在夾具平臺下方;所述反向絲桿與伺服電機D連接;所述夾板有兩個,并且相互平行設置在反向絲桿和滑桿上;所述兩塊夾板在伺服電機D的驅(qū)動下能夠沿反向絲桿反向移動;所述兩塊夾板用于夾持保溫芯板,所述兩塊夾板的下端設為楔形插腳,所述定位軸設有四根,并且分別設置在橫向移動模塊下端面的四個角。
實施例4:一種保溫芯板自動插模裝置,由縱向運動裝置、橫向運動裝置、插板夾具、保溫砌塊模具和輸送帶組成;所述保溫砌塊模具放置在輸送帶上運動;所述縱向運動裝置包括兩個跨立橫梁,所述跨立橫梁相互平行且對稱的設置在輸送帶兩側(cè);所述跨立橫梁的上端面設有齒形帶A;所述跨立橫梁上垂直設置活動橫梁;所述活動橫梁上設有齒輪A、齒輪傳動桿、伺服電機A;所述齒輪A與齒形帶A相互匹配;所述伺服電機A通過齒輪傳動桿與齒輪A連接;所述活動橫梁通過伺服電機A驅(qū)動齒輪A在跨立橫梁上沿齒形帶A前后運動;所述橫向運動裝置包括橫向移動模塊;所述橫向移動模塊上設有齒輪B和伺服電機B;所述活動橫梁上設有齒形帶B;所述齒輪B與齒形帶B相互匹配,并且所述橫向移動模塊能夠在伺服電機B的驅(qū)動下沿齒形帶B左右運動;所述橫向移動模塊的下部固定設有定位軸和絲桿;所述插板夾具包括夾具平臺、伺服電機C、齒輪轉(zhuǎn)向機構(gòu)、伺服電機D、反向絲桿、滑桿、夾板;所述夾具平臺設置在橫向移動模塊的下方,并且能夠沿定位軸上下移動;所述定位軸和絲桿均穿過夾具平臺設置;所述齒輪轉(zhuǎn)向機構(gòu)與伺服電機C配合設置在絲桿上;所述夾具平臺通過伺服電機C驅(qū)動能夠沿絲桿上下移動;所述反向絲桿和滑桿相互平行設置在夾具平臺下方;所述反向絲桿與伺服電機D連接;所述夾板有兩個,并且相互平行設置在反向絲桿和滑桿上;所述兩塊夾板在伺服電機D的驅(qū)動下能夠沿反向絲桿反向移動;所述兩塊夾板用于夾持保溫芯板,所述兩塊夾板的下端設為楔形插腳,所述兩塊夾板上對稱位置分別設有壓板;所述壓板距離夾板底部的距離等于保溫芯板的高度。
實施例5:一種保溫芯板自動插模裝置,由縱向運動裝置、橫向運動裝置、插板夾具、保溫砌塊模具和輸送帶組成;所述保溫砌塊模具放置在輸送帶上運動;所述縱向運動裝置包括兩個跨立橫梁,所述跨立橫梁相互平行且對稱的設置在輸送帶兩側(cè);所述跨立橫梁的上端面設有齒形帶A;所述跨立橫梁上垂直設置活動橫梁;所述活動橫梁上設有齒輪A、齒輪傳動桿、伺服電機A;所述齒輪A與齒形帶A相互匹配;所述伺服電機A通過齒輪傳動桿與齒輪A連接;所述活動橫梁通過伺服電機A驅(qū)動齒輪A在跨立橫梁上沿齒形帶A前后運動;所述橫向運動裝置包括橫向移動模塊;所述橫向移動模塊上設有齒輪B和伺服電機B;所述活動橫梁上設有齒形帶B;所述齒輪B與齒形帶B相互匹配,并且所述橫向移動模塊能夠在伺服電機B的驅(qū)動下沿齒形帶B左右運動;所述橫向移動模塊的下部固定設有定位軸和絲桿;所述插板夾具包括夾具平臺、伺服電機C、齒輪轉(zhuǎn)向機構(gòu)、伺服電機D、反向絲桿、滑桿、夾板;所述夾具平臺設置在橫向移動模塊的下方,并且能夠沿定位軸上下移動;所述定位軸和絲桿均穿過夾具平臺設置;所述齒輪轉(zhuǎn)向機構(gòu)與伺服電機C配合設置在絲桿上;所述夾具平臺通過伺服電機C驅(qū)動能夠沿絲桿上下移動;所述反向絲桿和滑桿相互平行設置在夾具平臺下方;所述反向絲桿與伺服電機D連接;所述夾板有兩個,并且相互平行設置在反向絲桿和滑桿上;所述兩塊夾板在伺服電機D的驅(qū)動下能夠沿反向絲桿反向移動;所述兩塊夾板用于夾持保溫芯板,所述兩塊夾板的下端設為楔形插腳,所述保溫砌塊模具的模具口的邊緣設有與夾板的楔形插腳相匹配的斜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