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鍍膜機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鍍膜機工藝氣體進氣管。
背景技術:
鍍膜機需要做工藝一定要用工藝氣體進氣管安裝到腔體內(nèi),傳統(tǒng)的進入腔體的工藝氣體進氣管其上會均勻布設氣孔2,也即等距設置氣孔,參見圖1,其上的氣孔的間距都設置為50mm。
但因為工藝氣體進氣會有一定的壓力,采用這種等距布置氣孔的進氣管,工藝氣體會在工藝氣體進氣管的進氣端的前段部分的氣孔中釋放較多的氣體,而后續(xù)的氣孔中則相對釋放較少的氣體,這種設計使得工藝不穩(wěn)定,氣體釋放不均勻。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不足,采用一種從進氣端開始氣孔間距總體呈遞減設計的工藝氣體進氣管。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設計一種鍍膜機工藝氣體進氣管,包括進氣管本體、設在進氣管本體上的若干氣孔,其特征在于:由進氣端開始沿進氣管本體的軸向方向,所述氣孔之間的間距總體為遞減。
由進氣端開始沿進氣管本體的軸向方向,若干氣孔之間的間距為依次遞減。
在所述的進氣管本體上包括若干氣孔組;
所述的氣孔組由若干等距布置的相鄰的氣孔組成,所述的氣孔組內(nèi)至少設有2個氣孔;
由進氣端開始沿進氣管本體的軸向方向,前一組氣孔組內(nèi)的氣孔間距大于后一組氣孔組內(nèi)的氣孔間距,且前一個氣孔組中末端的氣孔為后一個氣孔組中的首個氣孔。
本實用新型同現(xiàn)有技術相比,進氣管本體上的氣孔間距從進氣端開始設計為總體呈遞減趨勢,能使出氣量均勻,使工藝更穩(wěn)定。
附圖說明
圖1為采用布置有等間距氣孔的現(xiàn)有工藝氣體進氣管的鍍膜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在實施例中應用在鍍膜機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所示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本實用新型一種鍍膜機工藝氣體進氣管,包括進氣管本體1、設在進氣管本體上的若干氣孔2,其特征在于:由進氣端開始沿進氣管本體1的軸向方向,所述氣孔2之間的間距總體為遞減。下面以實施例進行說明,但不限于實施例。
實施例1
本例中,由進氣端開始沿進氣管本體1的軸向方向,若干氣孔2之間的間距為依次遞減。
由于氣孔的釋壓作用,因此氣壓從進氣端側開始會逐漸遞減,進氣端側的初始壓力最大,則進氣端側的氣孔間距設為較長,使工藝氣體在此段輸送的過程中釋壓更平緩、氣壓更平穩(wěn),從而進氣管本體1不會因為氣壓的驟減而產(chǎn)生劇烈抖動等現(xiàn)象,且越到后面氣壓越小,則可以相應縮小氣孔之間的間距,使氣壓不會過快損失掉,從而實現(xiàn)均勻出氣。
實施例2
根據(jù)具體的工藝要求及進氣壓力、進氣管本體1的長度狀況,也可采用如下方案:
在所述的進氣管本體1上設若干氣孔組;所述的氣孔組由若干等距布置的相鄰的氣孔2組成,所述的氣孔組內(nèi)至少設有2個氣孔;由進氣端開始沿進氣管本體1的軸向方向,前一組氣孔組內(nèi)的氣孔間距大于后一組氣孔組內(nèi)的氣孔間距,且前一個氣孔組中末端的氣孔為后一個氣孔組中的首個氣孔。
參見圖2和圖3,從進氣端側開始一共設了6個氣孔組,其中第一組由2個氣孔組成,2個氣孔之間的間距為200mm;第二組由3個氣孔組成,其氣孔的間距為175mm;第三組由4個氣孔組成,其氣孔的間距為150mm;第四組由3個氣孔組成,其氣孔的間距為100mm;第五組由3個氣孔組成,其氣孔的間距為50mm;第六組由3個氣孔組成,其氣孔的間距為30mm。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