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車輛,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帶冷卻管路的擺臂裝置。此外,還涉及一種包括上述帶冷卻管路的擺臂裝置的擺臂車輛。
背景技術:
1、目前一些專用車輛或汽車上,其擺臂系統(tǒng)使用了輪轂電機,而輪轂電機在使用過程中散熱量大,必須使用冷卻水進行冷卻。由于結(jié)構設計原因,冷卻水路從擺臂連接到車體的部分,基本采用軟管,結(jié)構如圖1和圖2所示。也即輪轂電機02(其用于驅(qū)動輪胎01轉(zhuǎn)動)的冷卻水管進出口通過焊接在擺臂本體04上的硬管03,連接到冷卻水管(軟管)06,冷卻水管(軟管)06纏繞在油氣彈簧05上,其中,油氣彈簧05可通過伸縮帶動擺臂本體04圍繞擺臂軸07旋轉(zhuǎn)。冷卻水管(軟管)06纏繞在油氣彈簧05上,是為了保證油氣彈簧05伸縮時,冷卻水管(軟管)06具有足夠的伸縮空間。
2、但該方案具有非常明顯的缺陷,其一,冷卻水管(軟管)06上下隨動,容易與車體及油氣彈簧05干涉摩擦,導致冷卻水管(軟管)06破裂;其二,對于一些有防彈需求的車輛(如軍車)而言,冷卻水管(軟管)06外露,除了有被路面石塊等損壞的風險外,其被子彈射擊損壞導致輪轂電機02無法正常工作的風險極高。
3、綜上所述,如何解決冷卻水管外露及其容易破損的問題,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帶冷卻管路的擺臂裝置,可解決冷卻水管外露及其容易破損的問題。
2、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包括上述帶冷卻管路的擺臂裝置的擺臂車輛。
3、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4、一種帶冷卻管路的擺臂裝置,包括:
5、擺臂軸,其沿周向設有環(huán)形出水槽和環(huán)形進水槽,所述擺臂軸沿軸向設有水道,所述環(huán)形出水槽和所述環(huán)形進水槽均通過所述水道引至車體;
6、擺臂本體,其圍繞所述擺臂軸旋轉(zhuǎn)設置,所述擺臂本體設有與所述環(huán)形出水槽連通的出水口接頭和與所述環(huán)形進水槽連通的進水口接頭;
7、冷卻水管,其設于所述擺臂本體下部,所述冷卻水管包括一根進水硬管和一根出水硬管,所述進水硬管一端用于與輪轂電機的預留進水口連接,另一端與所述進水口接頭連接,所述出水硬管一端用于與所述輪轂電機的預留出水口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出水口接頭連接。
8、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進水硬管通過軟管和所述進水口接頭連接,所述出水硬管通過所述軟管和所述出水口接頭連接。
9、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擺臂本體通過軸套套設在所述擺臂軸上,所述軸套設有與所述出水口接頭和所述進水口接頭連通的通孔。
10、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出水口接頭和所述進水口接頭均焊設在所述通孔。
11、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擺臂軸上設有多道第一密封圈、多道第二密封圈以及多道第三密封圈,所述環(huán)形出水槽位于所述環(huán)形進水槽上方,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環(huán)形出水槽上方,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環(huán)形進水槽的下方,所述第三密封圈位于所述環(huán)形出水槽和所述環(huán)形進水槽之間。
12、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以及所述第三密封圈均包括o型圈。
13、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進水硬管焊接在所述擺臂本體的下部,并延伸進入所述擺臂本體內(nèi)與所述進水口接頭連接,所述出水硬管焊接在所述擺臂本體的下部,并延伸進入所述擺臂本體內(nèi)與所述出水口接頭連接。
14、一種擺臂車輛,包括上述任一項所述的帶冷卻管路的擺臂裝置。
15、在使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帶冷卻管路的擺臂裝置時,水流可從輪轂電機的預留進水口進入,經(jīng)過進水硬管進入進水口接頭,再流入環(huán)形進水槽進入水道內(nèi),之后,水流可進入車體內(nèi)。隨后,車體內(nèi)的水流可通過水道流至環(huán)形出水槽,再流至出水口接頭,之后,水流可流經(jīng)出水硬管,并流至輪轂電機的預留出水口,以實現(xiàn)車體和輪轂電機之間的水流循環(huán)流動。
16、本裝置的冷卻水管設置在擺臂本體的下部,且為硬質(zhì)管件,故冷卻水管并無外漏,更不易破損。車體的進出水口均與擺臂軸的水道連通,當擺臂本體圍繞擺臂軸旋轉(zhuǎn)時,可帶動冷卻水管同步轉(zhuǎn)動,實現(xiàn)車體和輪轂電機間的水路流動,該冷卻水管不會發(fā)生伸縮移動現(xiàn)象,有助于減少了原有的冷卻軟管破損概率,增強車輛的美觀性。
17、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帶冷卻管路的擺臂裝置,可解決冷卻水管外露及其容易破損的問題。
18、此外,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包括上述帶冷卻管路的擺臂裝置的擺臂車輛。
1.一種帶冷卻管路的擺臂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冷卻管路的擺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硬管通過軟管(6)和所述進水口接頭(42)連接,所述出水硬管通過所述軟管(6)和所述出水口接頭(41)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冷卻管路的擺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擺臂本體(4)通過軸套(43)套設在所述擺臂軸(7)上,所述軸套(43)設有與所述出水口接頭(41)和所述進水口接頭(42)連通的通孔。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帶冷卻管路的擺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接頭(41)和所述進水口接頭(42)均焊設在所述通孔。
5.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帶冷卻管路的擺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擺臂軸(7)上設有多道第一密封圈(71)、多道第二密封圈(74)以及多道第三密封圈(76),所述環(huán)形出水槽(72)位于所述環(huán)形進水槽(73)上方,所述第一密封圈(71)位于所述環(huán)形出水槽(72)上方,所述第二密封圈(74)位于所述環(huán)形進水槽(73)的下方,所述第三密封圈(76)位于所述環(huán)形出水槽(72)和所述環(huán)形進水槽(73)之間。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帶冷卻管路的擺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71)和所述第二密封圈(74)以及所述第三密封圈(76)均包括o型圈。
7.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帶冷卻管路的擺臂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硬管焊接在所述擺臂本體(4)的下部,并延伸進入所述擺臂本體(4)內(nèi)與所述進水口接頭(42)連接,所述出水硬管焊接在所述擺臂本體(4)的下部,并延伸進入所述擺臂本體(4)內(nèi)與所述出水口接頭(41)連接。
8.一種擺臂車輛,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帶冷卻管路的擺臂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