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屬于攪拌機,具體涉及一種筒體旋轉式攪拌機用自旋轉式卸料門。
背景技術:
1、現(xiàn)有的攪拌方式中,需先將物料全部放入攪拌機,待攪拌完成后,再將攪拌好的物料從卸料門全部卸出,當待攪拌物料較多時需多次重復上述步驟,物料周轉效率較低,該攪拌方式中所裝設的卸料門只有關閉和開啟兩種狀態(tài),當卸料門開啟時,物料會直接全部卸出,不能實現(xiàn)一邊進料一邊出料的連續(xù)作業(yè),即便通過限位裝置如限位臂等將卸料門翻轉一定角度并固定在卸料口下方的一側,讓卸料口半開或小角度開啟,使部分物料緩慢送出,其余物料仍能在攪拌桶內(nèi)停留一段時間充分攪拌,以期望達到物料攪拌和輸出連續(xù)作業(yè)的目的,但由于卸料門與卸料口之間距離較近,同時卸料門脫離與攪拌桶的接觸后失去驅動作用,使其處于靜止狀態(tài),落下的物料會堆積在卸料門上,最后堵塞卸料口,使后續(xù)物料無法排出,仍然不能有效的實現(xiàn)連續(xù)作業(yè)。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針對相關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提供了自旋轉式卸料門,以解決當前物料攪拌和卸料無法同步進行,不能有效實現(xiàn)連續(xù)作業(yè)的問題。
2、本實用新型提供自旋轉式卸料門,應用于攪拌機,包括支撐座和門體,攪拌機具有能夠旋轉的攪拌桶,門體旋轉安裝在支撐座上,用以在門體封閉攪拌桶底面設置的卸料口時使門體隨著攪拌桶同軸旋轉;
3、支撐座通過其一端設置的轉軸鉸接在攪拌機上,轉軸連接攪拌機上安裝的開閉電機,支撐座在開閉電機的驅動下進行上下擺動,用以使門體開啟或者關閉卸料口;
4、進一步的,開閉電機為伺服電機,用以在門體開啟卸料口時控制門體與卸料口之間的間距;
5、門體裝設的卸料門軸穿入支撐座,并連接支撐座內(nèi)裝設的驅動器,用以使驅動器通過卸料門軸驅動門體以與攪拌桶相同的轉速旋轉;
6、卸料門軸上安裝刮料板,刮料板位于門體和支撐座之間,用以在隨著門體旋轉時刮除落在支撐座上表面的物料。
7、本技術方案中,通過伺服電機實現(xiàn)對門體的驅動,并且門體的移動行程可控,從而在門體打開卸料門時,控制門體與卸料門之間的間距,從而實現(xiàn)對卸料門開度的控制,使攪拌的物料緩慢通過卸料口排出,同時能夠投入新的物料進行攪拌,并且投入的物料不會快速排出,能夠在攪拌桶內(nèi)停留一段時間從而充分攪拌,實現(xiàn)物料攪拌和卸料的同步進行,從而實現(xiàn)物料連續(xù)攪拌和輸出;驅動器驅動與其連接的卸料門軸旋轉,從而將留置在門體表面上的物料摔下,避免物料在門體上堆積導致卸料口堵塞,使物料連續(xù)攪拌和輸出順暢進行;其次,門體和攪拌桶同步旋轉,使兩者之間相對靜止,避免由于兩者之間存在速度差導致物料飛濺或者產(chǎn)生對卸料口的阻塞;此外,由于門體處于旋轉狀態(tài),落至門體上表面的物料同時也易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拋灑至接近轉軸一側的支撐座上,通過在卸料門軸上設置刮料板,卸料門軸旋轉時刮料板同步轉動,以在隨著門體旋轉時實現(xiàn)自動清理掉落或拋灑在門體側邊與支撐座上表面的物料,進一步防止物料的堆積與堵塞,保證長時間連續(xù)生產(chǎn),無需人工參與清理,提升攪拌與卸料的效率。
8、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門體頂面安裝耐磨板,耐磨板呈錐臺狀,耐磨板塞入卸料口中,用以使卸料口封閉。
9、本技術方案中,門體頂面設置錐臺狀的耐磨板,錐臺的形狀能夠與卸料口相匹配,從而實現(xiàn)對卸料口的封閉,同時設置的耐磨板具有出色的耐磨性,能夠抵抗物料對其產(chǎn)生的磨損,避免物料直接與門體接觸對門體表面造成損壞。
10、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耐磨板為橡膠件。
11、本技術方案中,耐磨板采用橡膠件,橡膠件具有較好的耐磨性與抗氧化性,結構穩(wěn)定,使用壽命長,同時橡膠件具有一定的彈性形變,能夠更好的與卸料口貼合,從而增強卸料口的密封性。
12、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刮料板下邊緣與支撐座上表面之間具有間隙。
13、本技術方案中,刮料板下邊緣與支撐座上表面之間具有間隙,避免刮料板在刮除支撐座上灑落的物料時與支撐座直接接觸產(chǎn)生摩擦,從而避免對刮料板造成損壞。
14、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支撐座靠近轉軸一側設有延展部,延展部遠離轉軸一側的側壁為傾斜設置的引導面。
15、本技術方案中,支撐座設置帶有傾斜引導面的延展部,能夠使得濺落在延展部上的物料順著引導面向下滑落,避免物料的堆積,同時也便于配合刮料板進行清理。
16、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門體一側邊緣位于引導面的延長線上。
17、本技術方案中,門體一側邊緣位于引導面的延長線上,門體能夠對引導面起到遮擋作用,避免支撐座擺動角度過大使物料直接灌至傾斜面上導致物料堆積過多無法及時清理。
18、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刮料板開設有與延展部相匹配的缺口。
19、本技術方案中,刮料板缺口形狀與延展部形狀相匹配能夠快速將延展部表面的物料清理干凈,提高刮料板的清理效果。
20、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卸料門軸上下間隔安裝兩個軸承,軸承位于支撐座內(nèi),支撐座具有油路,油路連通軸承之間空間,油路出油以潤滑軸承。
21、本技術方案中,卸料門軸間隔安裝兩個軸承,卸料門軸在軸承內(nèi)旋轉能夠減少摩擦和能量損失,延長卸料門軸的使用壽命,減少能耗,同時支撐座內(nèi)設置油路并連通軸承之間空間能夠對軸承和卸料門軸進行潤滑,進一步減少卸料門軸旋轉的磨損,內(nèi)置油路進行自潤滑,無需將支撐座拆開,能夠提高裝置的使用周期,節(jié)省人力物力。
22、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支撐座上設有排油口,排油口與軸承之間空間連通。
23、本技術方案中,設置排油口能夠將潤滑油排出支撐座,實現(xiàn)支撐座內(nèi)潤滑油的循環(huán),通過潤滑油帶走卸料門軸旋轉產(chǎn)生的熱量,在潤滑的同時進行散熱,避免卸料門軸長時間旋轉發(fā)熱過高,影響裝置的使用壽命。
24、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支撐座與門體間設有密封圈。
25、本技術方案中,在裝置運行時,門體相對于支撐座旋轉,兩者之間相互摩擦易造成損壞,通過設置密封圈能夠避免門體與支撐座直接接觸,同時也能夠對門體下方設置的卸料門軸進行密封,避免物料飛濺進卸料門軸與支撐座之間的空隙中造成堵塞,同時采用密封圈也便于快速更換,在磨損后無需對門體與支撐座進行處理,僅需更換密封圈即可,節(jié)省人力物力。
26、基于上述技術方案,物料攪拌時,攪拌桶開始旋轉,支撐座內(nèi)裝設的驅動器通過卸料門軸驅動門體以與攪拌桶相同的轉速旋轉,使得門體塞入卸料口時與攪拌機保持相對靜止,待物料攪拌完成開始卸料時,攪拌桶與門體繼續(xù)旋轉,此時攪拌機上的伺服電機開始驅動轉軸旋轉,與轉軸連接的支撐座開始向下擺動,使得門體與卸料口脫離,卸料口打開,部分物料落至門體上表面后繼續(xù)下落,此時由于門體仍處于旋轉狀態(tài)因此落至門體上表面的物料可被快速甩落,減少卸料過程卸料門上表面堆積物料,此外,由于門體處于旋轉狀態(tài),落至門體上表面的物料同時也易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拋灑至接近轉軸一側的支撐座上,通過在卸料門軸上設置刮料板,卸料門軸旋轉時刮料板同步轉動,以在隨著門體旋轉時實現(xiàn)自動清理掉落或黏附在支撐座上表面的物料,靠近轉軸一側的支撐座上還設有延展部,延展部遠離轉軸一側的側壁為傾斜設置的引導面,通過引導面引導物料向刮料板方向流動,配合缺口形狀與延展部形狀相匹配的刮料板,從而實現(xiàn)加快物料的清理速度,保證長時間連續(xù)生產(chǎn),無需人工參與清理,提升攪拌與卸料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