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shù)涉及空氣懸浮,特別是涉及一種雙級空氣懸浮壓縮機。
背景技術(shù):
1、空氣懸浮壓縮機是一種用以壓縮氣體的設備,當系統(tǒng)要求有多個壓力工況時,就需要多臺空氣懸浮壓縮機,但如果空氣懸浮壓縮機的數(shù)量多,則安裝維護工作量大,操作工作復雜,因此,市面上出現(xiàn)一種雙級離心機來應付上述工況。
2、如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公開號cn208417019u,公開日:20190122)公開了一種基于空氣動壓軸承的高速雙級離心鼓風機,包括電機;雙級蝸殼,其包括一級蝸殼與二級蝸殼,一級蝸殼安裝在電機的一側(cè),二級蝸殼安裝在電機的另一端,一級蝸殼的排氣口通過管道與二級蝸殼的進氣口相連接;一級蝸殼內(nèi)的一級葉輪與電機內(nèi)的轉(zhuǎn)子固定連接,二級蝸殼內(nèi)的二級葉輪與電機內(nèi)的轉(zhuǎn)子固定連接;但是,經(jīng)一級蝸殼出來的壓縮空氣溫度較高,再流入二級蝸殼進行壓縮,經(jīng)二級壓縮出來的壓縮空氣的溫度就比較高,容易損壞設備,影響設備壽命。
技術(shù)實現(xiàn)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使用壽命長的雙級空氣懸浮壓縮機。
2、一種雙級空氣懸浮壓縮機,包括機殼、定子、轉(zhuǎn)子組件、蝸殼組件及降溫組件,所述定子安裝于所述機殼內(nèi);所述轉(zhuǎn)子組件轉(zhuǎn)動連接于所述機殼;所述蝸殼組件包括第一蝸殼與第二蝸殼,所述第一蝸殼與所述第二蝸殼分別蓋設于所述機殼的兩端;所述降溫組件包括第一氣管、第二氣管及冷卻器,所述第一氣管的一端連通所述第一蝸殼的排氣端,另一端連通所述冷卻器,所述第二氣管的一端連通所述第二蝸殼的進氣端,另一端連通所述冷卻器。
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冷卻器包括外殼與隔板,所述隔板將所述外殼分隔成氣腔與水腔,所述水腔用于容納冷卻水;所述降溫組件還包括進水管、排水管及冷卻機,所述進水管的一端連通冷卻機,另一端連通所述水腔;所述排水管的一端連通所述水腔,另一端連通所述冷卻機。
4、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機殼包括殼體、支座、立架及減震墊,所述支座安裝于支撐物上,所述立架的一端連接殼體,另一端連接所述減震墊,所述減震墊安裝于所述支座上;所述立架與所述減震墊均為多個,且一一對應。
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轉(zhuǎn)子組件包括轉(zhuǎn)軸、第一葉輪及第二葉輪,所述轉(zhuǎn)軸轉(zhuǎn)動連接于所述機殼,所述轉(zhuǎn)軸穿設所述定子,所述轉(zhuǎn)軸與所述定子之間形成風道;所述第一葉輪與所述第二葉輪分別安裝于所述轉(zhuǎn)軸的兩端;所述第一蝸殼蓋設于所述第一葉輪,所述第二蝸殼蓋設于所述第二葉輪。
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機殼還設有多個進風孔與多個通風孔,各所述進風孔沿所述機殼的周向設置;所述通風孔與所述進風孔分別設于所述機殼的兩端,各所述通風孔沿所述機殼的周向設置,各所述通風孔連通所述風道。
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轉(zhuǎn)子組件還包括支撐座、軸承、推力盤、第一止推軸承及第二止推軸承,所述支撐座套設于所述轉(zhuǎn)軸的一端,所述軸承套設于所述支撐座;所述推力盤套設于所述支撐座上,所述推力盤設置于所述第一止推軸承與所述第二止推軸承之間;所述第一葉輪套設于所述支撐座,所述第一葉輪的一端抵接所述推力盤的一端。
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蝸殼組件還包括固定板與護罩,所述固定板安裝于所述機殼的一端,所述護罩的一端連接所述固定板,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一蝸殼。
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散熱組件,所述散熱組件包括散熱罩、蓋板及散熱輪,所述散熱罩設有出風口,所述散熱罩蓋設于所述機殼的一端;所述蓋板的一端連接所述散熱罩,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二蝸殼;所述散熱輪安裝于所述轉(zhuǎn)軸靠近所述第二葉輪的一端,所述散熱輪容納于所述散熱罩與所述蓋板圍設的容納腔內(nèi)。
1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散熱組件還包括散熱板與散熱蓋,所述散熱板的一端連接所述散熱罩,另一端連接所述散熱蓋;所述散熱板設有多個通孔,各所述通孔沿所述散熱板的周沿設置,所述通孔連通所述風道;所述散熱輪容納于所述散熱蓋與所述蓋板圍設的空間內(nèi)。
1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散熱組件還包括導熱件,所述導熱件包括底座部、翅片部及隔板部,所述底座部抵接所述定子的外側(cè);所述翅片部為多個,各所述翅片部沿所述底座部的周向間隔設置,所述翅片部的一端抵接所述機殼的內(nèi)側(cè);相鄰兩個所述翅片部之間形成散熱槽,所述散熱槽連通進風孔;所述隔板部的一端抵接所述底座部的一端,另一端抵接所述機殼的內(nèi)側(cè)。
12、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本實用新型的雙級空氣懸浮壓縮機通過第一氣管連通第一蝸殼的排氣端,另一端連通冷卻器,第二氣管的一端連通第二蝸殼的進氣端,另一端連通冷卻器,經(jīng)第一蝸殼排出的壓縮氣體經(jīng)冷卻器降溫,再經(jīng)第二蝸殼排出,從而降低壓縮氣體的溫度,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1.一種雙級空氣懸浮壓縮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殼、定子、轉(zhuǎn)子組件、蝸殼組件及降溫組件,所述定子安裝于所述機殼內(nèi);所述轉(zhuǎn)子組件轉(zhuǎn)動連接于所述機殼;所述蝸殼組件包括第一蝸殼與第二蝸殼,所述第一蝸殼與所述第二蝸殼分別蓋設于所述機殼的兩端;所述降溫組件包括第一氣管、第二氣管及冷卻器,所述第一氣管的一端連通所述第一蝸殼的排氣端,另一端連通所述冷卻器,所述第二氣管的一端連通所述第二蝸殼的進氣端,另一端連通所述冷卻器。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雙級空氣懸浮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器包括外殼與隔板,所述隔板將所述外殼分隔成氣腔與水腔,所述水腔用于容納冷卻水;所述降溫組件還包括進水管、排水管及冷卻機,所述進水管的一端連通冷卻機,另一端連通所述水腔;所述排水管的一端連通所述水腔,另一端連通所述冷卻機。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雙級空氣懸浮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殼包括殼體、支座、立架及減震墊,所述支座安裝于支撐物上,所述立架的一端連接殼體,另一端連接所述減震墊,所述減震墊安裝于所述支座上;所述立架與所述減震墊均為多個,且一一對應。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雙級空氣懸浮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轉(zhuǎn)子組件包括轉(zhuǎn)軸、第一葉輪及第二葉輪,所述轉(zhuǎn)軸轉(zhuǎn)動連接于所述機殼,所述轉(zhuǎn)軸穿設所述定子,所述轉(zhuǎn)軸與所述定子之間形成風道;所述第一葉輪與所述第二葉輪分別安裝于所述轉(zhuǎn)軸的兩端;所述第一蝸殼蓋設于所述第一葉輪,所述第二蝸殼蓋設于所述第二葉輪。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雙級空氣懸浮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殼還設有多個進風孔與多個通風孔,各所述進風孔沿所述機殼的周向設置;所述通風孔與所述進風孔分別設于所述機殼的兩端,各所述通風孔沿所述機殼的周向設置,各所述通風孔連通所述風道。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雙級空氣懸浮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轉(zhuǎn)子組件還包括支撐座、軸承、推力盤、第一止推軸承及第二止推軸承,所述支撐座套設于所述轉(zhuǎn)軸的一端,所述軸承套設于所述支撐座;所述推力盤套設于所述支撐座上,所述推力盤設置于所述第一止推軸承與所述第二止推軸承之間;所述第一葉輪套設于所述支撐座,所述第一葉輪的一端抵接所述推力盤的一端。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雙級空氣懸浮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蝸殼組件還包括固定板與護罩,所述固定板安裝于所述機殼的一端,所述護罩的一端連接所述固定板,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一蝸殼。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雙級空氣懸浮壓縮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散熱組件,所述散熱組件包括散熱罩、蓋板及散熱輪,所述散熱罩設有出風口,所述散熱罩蓋設于所述機殼的一端;所述蓋板的一端連接所述散熱罩,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二蝸殼;所述散熱輪安裝于所述轉(zhuǎn)軸靠近所述第二葉輪的一端,所述散熱輪容納于所述散熱罩與所述蓋板圍設的容納腔內(nèi)。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雙級空氣懸浮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組件還包括散熱板與散熱蓋,所述散熱板的一端連接所述散熱罩,另一端連接所述散熱蓋;所述散熱板設有多個通孔,各所述通孔沿所述散熱板的周沿設置,所述通孔連通所述風道;所述散熱輪容納于所述散熱蓋與所述蓋板圍設的空間內(nèi)。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雙級空氣懸浮壓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組件還包括導熱件,所述導熱件包括底座部、翅片部及隔板部,所述底座部抵接所述定子的外側(cè);所述翅片部為多個,各所述翅片部沿所述底座部的周向間隔設置,所述翅片部的一端抵接所述機殼的內(nèi)側(cè);相鄰兩個所述翅片部之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