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傳感器裝配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傳感器固定夾、傳感器固定裝置及自助金融設備。
背景技術:
自助金融設備在工作時,其系統(tǒng)運轉及各模塊間的相互配合往往以信號為媒介,而各模塊發(fā)出和接收的信號需要依靠傳感器才能實現(xiàn)傳遞與收集,故傳感器之于整個自助金融設備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F(xiàn)有技術中一般是在各模塊的安裝板上凸出設置與傳感器相應的卡扣,以實現(xiàn)傳感器的固定。一旦傳感器損壞或者出現(xiàn)故障,為了避免損壞卡扣及安裝板上的其他部件,需要更換整個安裝板,且需要對安裝板上的其他部件進行重新安裝,因此會造成更換成本增加、更換困難的技術難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傳感器更換成本高、更換困難的技術缺陷,提供一種傳感器固定夾及傳感器固定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提供一種傳感器固定夾,包括一體成型的支撐片、第一彈片及第二彈片,所述第一彈片及第二彈片朝向所述支撐片的同一側延伸,所述第一彈片包括第一導向片及第一連接片,所述第二彈片包括第二導向片及第二連接片,所述第一連接片由所述支撐片的一端開始以向內傾斜的方式延伸至與第一導向片相連,所述第二連接片由所述支撐片的另一端開始以向內傾斜的方式延伸至與第二導向片相連,所述第一導向片由所述第一連接片開始逐漸向外傾斜,所述第二導向片由所述第二連接片開始逐漸向外傾斜,所述第一彈片上設置有第一卡孔,所述第一卡孔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第一連接片上,所述第二彈片上設置有第二卡孔,所述第二卡孔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第二連接片上。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彈片與第二彈片關于所述支撐片對稱設置。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卡孔及第二卡孔均為方孔。
優(yōu)選地,所述支撐片包括第一支撐彈片及第二支撐彈片,所述第一支撐彈片的一端與第一彈片連接,所述第二支撐彈片的一端與第二彈片連接,所述第一支撐彈片由所述第一彈片開始逐漸向內傾斜,所述第二支撐彈片由所述第二彈片開始逐漸向內傾斜,且所述第一支撐彈片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支撐彈片的另一端在所述支撐片的中間位置相接。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支撐彈片的一端與第一彈片之間通過第一弧形片過渡,所述第二支撐彈片的一端與第二彈片之間通過第二弧形片過渡。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傳感器固定裝置,包括固定板、傳感器及上述所述的傳感器固定夾,所述固定板上設置有相互間隔的第一安裝孔及第二安裝孔,所述第一彈片從所述固定板的背面穿過所述第一安裝孔,所述第二彈片從所述固定板的背面穿過所述第二安裝孔,所述支撐片抵頂在所述固定板的背面,所述第一卡孔及第二卡孔處于所述固定板的正面外側,所述傳感器的一側設置有第一凸起,所述傳感器相對于所述第一凸起的另一側設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可貼附第一導向片的內側表面滑動并向外推壓所述第一導向片直到所述第一凸起卡入所述第一卡孔,所述第二凸起可貼附第二導向片的內側表面滑動并向外推壓所述第二導向片直到所述第二凸起卡入所述第二卡孔,所述第一彈片在所述第一凸起卡入所述第一卡孔之后彈性回復并抵頂在所述傳感器形成有第一凸起的側面上,所述第二彈片在所述第二凸起卡入所述第二卡孔之后彈性回復并抵頂在所述傳感器形成有第二凸起的側面上,進而通過所述第一彈片及第二彈片夾持所述傳感器,所述傳感器在第一凸起卡入所述第一卡孔及第二凸起卡入所述第二卡孔之后與所述固定板的正面抵接。
優(yōu)選地,所述支撐片包括第一支撐彈片及第二支撐彈片,所述第一支撐彈片的一端與第一彈片連接,所述第二支撐彈片的一端與第二彈片連接,所述第一支撐彈片由所述第一彈片開始逐漸向內傾斜,所述第二支撐彈片由所述第二彈片開始逐漸向內傾斜,且所述第一支撐彈片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支撐彈片的另一端在所述支撐片的中間位置相接,所述支撐片在第一凸起卡入所述第一卡孔及第二凸起卡入所述第二卡孔之后由中間位置擴張變形,進而彈性抵頂在所述固定板的背面。
優(yōu)選地,所述固定板上還設置有通孔,所述傳感器上的發(fā)射點穿過所述通孔并突出于所述固定板的背面。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凸起上設置有第一斜面及第一卡接面,所述第一斜面可貼附第一導向片的內側表面滑動,所述第一卡接面在所述第一凸起卡入所述第一卡孔之后與所述第一卡孔的頂壁抵接,所述第一卡孔的頂壁對所述第一卡接面的力指向所述固定板,所述第二凸起上設置有第二斜面及第二卡接面,所述第二斜面可貼附第二導向片的內側表面滑動,所述第二卡接面在所述第二凸起卡入所述第二卡孔之后與所述第二卡孔的頂壁抵接,所述第二卡孔的頂壁對所述第二卡接面的力指向所述固定板。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傳感器固定夾及傳感器固定裝置,安裝傳感器時,所述傳感器上的第一凸起貼附第一導向片的內側表面滑動并向外推壓所述第一導向片直到所述第一凸起卡入所述第一卡孔,所述第二凸起貼附第二導向片的內側表面滑動并向外推壓所述第二導向片直到所述第二凸起卡入所述第二卡孔;之后,所述第一彈片及第二彈片彈性回復并抵頂在所述傳感器的兩側以夾持所述傳感器,且所述傳感器與所述固定板的正面抵接,從而實現(xiàn)傳感器在固定板上的固定。需要更換傳感器時,將所述傳感器固定夾上的第一導向片及第二導向片向外推壓,所述第一導向片的第一卡孔及第二導向片上的第二卡孔往外移動,使所述傳感器上的第一凸起與第一卡孔分離,所述傳感器上的第二凸起與第二卡孔分離,從而將所述傳感器取出,完成所述傳感器在固定板上的拆卸。因此,當傳感器出現(xiàn)故障時,只需要將所述第一導向片及第二導向片向外推壓即可實現(xiàn)傳感器與固定板的分離,且不會損壞固定板上安裝的其他部件,也不需要將整個固定板換下,從而節(jié)約了成本,并大大降低了拆卸難度。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自助金融設備,包括上述的傳感器固定裝置。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傳感器固定夾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傳感器固定夾與傳感器扣合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傳感器固定夾與傳感器扣合的側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傳感器固定裝置。
說明書中的附圖標記如下:
1、傳感器固定夾;11、支撐片;111、第一支撐彈片;112、第二支撐彈片;113、第一弧形片;114、第二弧形片;12、第一彈片;121、第一連接片;122、第一卡孔;123、第一導向片;13、第二彈片;131、第二連接片;132、第二卡孔;133、第二導向片;
2、固定板;21、第一安裝孔;22、第二安裝孔;23、通孔;
3、傳感器;31、第一凸起;311、第一卡接面;312、第一斜面;32、發(fā)射點。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的內、外等方位用語,僅是互為相對概念或是以產(chǎn)品的自然使用狀態(tài)為參考的,而不應該認為是具有限制性的。
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傳感器固定夾1,如圖1所示,包括一體成型的支撐片11、第一彈片12及第二彈片13,所述第一彈片12及第二彈片13朝向所述支撐片11的同一側延伸,所述第一彈片12包括第一導向片123及第一連接片121,所述第二彈片13包括第二導向片133及第二連接片131,所述第一連接片121由所述支撐片11的一端開始以向內傾斜的方式延伸至與所述第一導向片123相連,所述第二連接片131由所述支撐片11的另一端開始以向內傾斜的方式延伸至與所述第二導向片133相連,所述第一導向片123由所述第一連接片121開始逐漸向外傾斜,所述第二導向片133由所述第二連接片131開始逐漸向外傾斜,所述第一彈片12上設置有第一卡孔122,所述第一卡孔122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第一連接片121上,所述第二彈片13上設置有第二卡孔132,所述第二卡孔132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第二連接片131上。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彈片12與第二彈片13關于所述支撐片11對稱設置。
如圖1至圖4所示,所述第一卡孔122及第二卡孔132均為方孔。
如圖1所示,所述支撐片11包括第一支撐彈片111及第二支撐彈片112,所述第一支撐彈片111的一端與第一彈片12連接,所述第二支撐彈片112的一端與第二彈片13連接,所述第一支撐彈片111由所述第一彈片12開始逐漸向內傾斜,所述第二支撐彈片112由所述第二彈片13開始逐漸向內傾斜,且所述第一支撐彈片111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支撐彈片112的另一端在所述支撐片11的中間位置相接。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撐彈片111的一端與第一彈片12之間通過第一弧形片113過渡,所述第二支撐彈片112的一端與第二彈片13之間通過第二弧形片114過渡。
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傳感器固定裝置:如圖2至圖4所示,包括固定板2、傳感器3及上述所述的傳感器固定夾1,所述固定板2上設置有相互間隔的第一安裝孔21及第二安裝孔22,所述第一彈片12從所述固定板2的背面穿過所述第一安裝孔21,所述第二彈片13從所述固定板2的背面穿過所述第二安裝孔22,所述支撐片11抵頂在所述固定板2的背面,所述第一卡孔122及第二卡孔132處于所述固定板2的正面外側,所述傳感器3的一側設置有第一凸起31,所述傳感器3相對于所述第一凸起31的另一側設置有第二凸起(圖中未示出),所述第一凸起31可貼附第一導向片123的內側表面滑動并向外推壓所述第一導向片123直到所述第一凸起31卡入所述第一卡孔122,所述第二凸起可貼附第二導向片133的內側表面滑動并向外推壓所述第二導向片133直到所述第二凸起卡入所述第二卡孔132,所述第一彈片12在所述第一凸起31卡入所述第一卡孔122之后彈性回復并抵頂在所述傳感器3形成有第一凸起31的側面上,所述第二彈片13在所述第二凸起卡入所述第二卡孔132之后彈性回復并抵頂在所述傳感器3形成有第二凸起的側面上,進而通過所述第一彈片12及第二彈片13夾持所述傳感器3,所述傳感器3在第一凸起31卡入所述第一卡孔122及第二凸起卡入所述第二卡孔132之后與所述固定板2的正面抵接。
本實施例中,所述支撐片11包括第一支撐彈片111及第二支撐彈片112,所述第一支撐彈片111的一端與第一彈片12連接,所述第二支撐彈片112的一端與第二彈片13連接,所述第一支撐彈片111由所述第一彈片12開始逐漸向內傾斜,所述第二支撐彈片112由所述第二彈片13開始逐漸向內傾斜,且所述第一支撐彈片111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支撐彈片112的另一端在所述支撐片11的中間位置相接,所述支撐片11在第一凸起31卡入所述第一卡孔122及第二凸起卡入所述第二卡孔132之后由中間位置擴張變形,進而彈性抵頂在所述固定板2的背面。
如圖4所示,所述固定板2上還設置有通孔23,所述傳感器3上的發(fā)射點32穿過所述通孔23并突出于所述固定板2的背面,以保證所述傳感器3的發(fā)射點32能正常發(fā)射信號。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31上設置有第一斜面312及第一卡接面311,所述第一斜面312可貼附第一導向片123的內側表面滑動,所述第一卡接面311在所述第一凸起31卡入所述第一卡孔122之后與所述第一卡孔122的頂壁抵接,所述第一卡孔122的頂壁對所述第一卡接面311的力指向所述固定板2,所述第二凸起上設置有第二斜面(圖中未示出)及第二卡接面(圖中未示出),所述第二斜面可貼附第二導向片133的內側表面滑動,所述第二卡接面在所述第二凸起卡入所述第二卡孔132之后與所述第二卡孔132的頂壁抵接,所述第二卡孔132的頂壁對所述第二卡接面的力指向所述固定板2。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的傳感器固定夾及傳感器固定裝置,安裝傳感器時,所述傳感器上的第一凸起貼附第一導向片的內側表面滑動并向外推壓所述第一導向片直到所述第一凸起卡入所述第一卡孔,所述第二凸起貼附第二導向片的內側表面滑動并向外推壓所述第二導向片直到所述第二凸起卡入所述第二卡孔;之后,所述第一彈片及第二彈片彈性回復并抵頂在所述傳感器的兩側以夾持所述傳感器,且所述傳感器與所述固定板的正面抵接,從而實現(xiàn)傳感器在固定板上的固定。需要更換傳感器時,將所述傳感器固定夾上的第一導向片及第二導向片向外推壓,所述第一導向片的第一卡孔及第二導向片上的第二卡孔往外移動,使所述傳感器上的第一凸起與第一卡孔分離,所述傳感器上的第二凸起與第二卡孔分離,從而將所述傳感器取出,完成所述傳感器在固定板上的拆卸。因此,當傳感器出現(xiàn)故障時,只需要將所述第一導向片及第二導向片向外推壓即可實現(xiàn)傳感器與固定板的分離,且不會損壞固定板上安裝的其他部件,也不需要將整個固定板換下,從而節(jié)約了成本,并大大降低了拆卸難度。
此外,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自助金融設備,包括上述的傳感器固定裝置。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