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電池包,尤其是涉及一種電池包及其與電動工具的組件。
背景技術:
1、電池包是電動工具的動力原件,常見的電池包主要是通過插入的方式安裝在電動工具的主體上,電池包的一端設有放電端子,電動工具主體的安裝部上設有與放電端子對應的接電端子,為了保證電池包安裝的穩(wěn)定性和牢固性,電池包的尾部一般設有卡扣結構,常見的電池包安裝方式是:電池包插入到電動工具的安裝部上,然后轉動電池包,電池包尾部的卡扣結構與電動工具上的卡槽卡合,從而達到鎖緊安裝電池包的目的,此時的電池包上的放電端子與電動工具主體的接電端子完成配合,這種電池包的結構及其安裝方式只適合針對面-面接觸式配合的放電端子、接電端子使用,如果放電端子、接電端子采用插接的方式配合的話,電池包整體旋轉卡合鎖緊的安裝方式就會突顯較大的弊端,因為放電端子、接電端子采用插接的方式配合時,電池包安裝的過程中,首先是插入到電動工具主體的安裝部內(nèi)并一插到底,此時的放電端子、接電端子處于插接狀態(tài),而電池包整體是無法轉動的,這時候的電池包無法通過旋轉來實現(xiàn)鎖緊固定。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出一種電池包及其與電動工具的組件。
2、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出一種電池包,包括:
3、基部;
4、桿部,與基部連接;
5、其中,桿部內(nèi)設有容納腔,容納腔內(nèi)設有電芯、電路板以及安裝在電路板上的放電端子,放電端子與電芯電連接,桿部上設有與放電端子對應的開口;
6、基部上設有鎖扣;
7、基部與桿部旋轉配合,基部能夠繞桿部的中心軸線相對于桿部轉動,以使基部上的鎖扣與電池包所安裝的電動工具主體上的鎖鍵鎖定配合;
8、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的基部與桿部旋轉配合,電芯、電路板以及放電端子集成在桿部內(nèi),電池包在電動工具主體上安裝時,電池包的桿部插入到電動工具主體的安裝部內(nèi),此時,電池包上的放電端子直接與電動工具主體上的接電端子配合,在旋轉基部時,插入到電動工具主體的安裝部內(nèi)的桿部保持不動,基部相對于桿部轉動到一定安裝工位后,基部上的鎖扣與電動工具主體上的鎖鍵鎖定配合,在鎖定的情況下,整個電池包無法從電動工具主體內(nèi)拔出;
9、該設計的好處在于,電池包插入到電動工具主體內(nèi)后,鎖緊固定電池包時,只需轉動電池包的基部即可,插入到電動工具主體內(nèi)的電池包的桿部是無需轉動的,這種設計特別適合放電端子、接電端子采用插接方式配合的電池包使用,同時也適合放電端子、接電端子采用面-面接觸方式配合的電池包使用,推廣使用的范圍較廣。
10、進一步地,基部與桿部通過扣合件相互連接,基部與桿部通過扣合件相互連接后,基部與桿部在桿部的中心軸線方向上相互限位。
11、進一步地,扣合件包括設置在桿部上的卡扣,基部的內(nèi)壁上設有與卡扣對應的卡槽,桿部插入到基部內(nèi)時,卡扣與卡槽卡合。
12、進一步地,卡槽在基部上的周向延伸長度大于卡扣在桿部上的周向延伸長度,卡扣與卡槽卡合后,卡扣和卡槽在桿部的中心軸線方向上相互限位,卡扣能在卡槽內(nèi)周向轉動。
13、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桿部與基部通過卡扣和卡槽相互配合的目的是方便兩個獨立的桿部和基部組裝,通過扣合件組裝后的基部與桿部在桿部的中心軸線方向上相互限位,這樣的話,人手握持基部時,可以將電池包的桿部推入到電動工具主體的安裝部內(nèi),或者將桿部從電動工具主體的安裝部內(nèi)抽出,電池包推入或者抽出時,基部與桿部連接牢固,不會分離;
14、另外,卡槽在基部上的周向延伸長度大于卡扣在桿部上的周向延伸長度,這樣設計的目的在于,卡扣與卡槽卡合后,相互軸向限位的桿部和基部能旋轉配合,基部相對于桿部轉動時,卡扣能在卡槽內(nèi)周向轉動,這樣可以保證相互配合的桿部和基部在無法分離的情況下,基部可以在卡槽允許的周向范圍內(nèi)轉動,桿部插入到電動工具主體內(nèi)后,桿部不動,只需轉動基部即可將電池包鎖緊固定在電動工具主體上。
15、進一步地,卡槽向卡扣提供轉動空間,基部相對于桿部轉動時,卡扣能夠在卡槽內(nèi)周向轉動,卡扣的端部與轉動空間的壁面抵觸時,基部上的鎖扣與電動工具主體上的鎖鍵鎖定配合。
16、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卡扣與卡槽扣合后,轉動基部時,基部內(nèi)壁上的卡槽相對于卡扣周向轉動,當卡扣的端部與卡槽的端部壁面抵觸時,此時,基部外部連接的鎖扣剛好與電動工具主體上的鎖鍵鎖定配合,也就是說,基部轉動到位后,鎖扣與鎖鍵剛好鎖緊到位,保證了電池包與電動工具主體鎖緊的精準度。
17、進一步地,卡扣的外側帶有擠壓斜面,擠壓斜面從靠近基部的一端到遠離基部的一端相對于桿部的中心徑向朝外擴張。
18、進一步地,桿部上的卡扣的數(shù)量為多個,卡槽的數(shù)量與卡扣的數(shù)量對應,多個卡扣在基部上的投影面位于基部的內(nèi)壁和外壁之間。
19、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桿部與基部連接時,桿部上安裝卡扣的一端插入到基部的腔體中,向桿部施加擠壓力時,卡扣的擠壓斜面首先與基部的腔體壁面接觸,桿部逐步被壓入到基部內(nèi)時,擠壓斜面被逐步擠壓,此時,卡扣相對于桿部中心軸線徑向內(nèi)縮或者基部的內(nèi)腔徑向擴張,直到卡扣被擠壓到基部的內(nèi)腔中以后,卡扣即可落入到基部內(nèi)壁的卡槽中,此時卡扣表面的擠壓斜面受到的擠壓力消失,卡扣處于復位狀態(tài),卡扣無法從卡槽內(nèi)拔出,但是,上述技術方案中提到,卡槽在基部上的周向延伸長度大于卡扣在桿部上的周向延伸長度,卡槽向卡扣提供了可轉動的空間,此時的卡扣與卡槽的配合狀態(tài)是,卡扣無法從卡槽內(nèi)拔出,但是卡扣可以在卡槽允許的空間內(nèi)轉動,對應的,此時的桿部無法從基部內(nèi)拔出,但是基部可以相對于桿部轉動。
20、進一步地,電路板上的放電端子的數(shù)量為多個,其中一個放電端子通過接電片與電芯的正極連接,多個放電端子中的另一個通過接電片與電芯的負極連接。
21、進一步地,鎖扣上設有與電動工具主體上的鎖鍵對應的鎖口,鎖口與鎖鍵鎖定配合后,電池包無法從電動工具主體上拔出;
22、電池包插入到電動工具主體內(nèi)后,電動工具主體上的電動工具接電端子插入到電池包的放電端子內(nèi),電動工具接電端子與放電端子插接配合。
23、較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有益技術效果在于:本技術的電池包插入到電動工具主體內(nèi)后,鎖緊固定電池包時,只需轉動電池包的基部即可,插入到電動工具主體內(nèi)的電池包的桿部是無需轉動的,這種設計特別適合放電端子、接電端子采用插接方式配合的電池包使用,同時也適合放電端子、接電端子采用面-面接觸方式配合的電池包使用,推廣使用的范圍較廣。
24、另外,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池包與電動工具的組件,包括適于相互配合的電池包和電動工具;電動工具,包括:
25、電池安裝部,其適于收容安裝連接電池包;
26、電動工具接電端子,其適于與電池包的放電端子相結合;
27、電池包沿著電池包的中心軸線長度方向插入到電池安裝部,電動工具接電端子插入到電池包的放電端子,完成端子配合;
28、在垂直于軸線長度方向的徑向平面內(nèi)旋轉電池包的基部,帶動電池包的基部上的鎖扣旋轉并與電動工具上的鎖鍵鎖定配合。
29、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電池包與電動工具的組件的技術方案有益技術效果如上文,在此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