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儲罐施工,具體涉及一種倒板運輸小車。
背景技術:
1、在石化項目中,常會涉及雙層拱頂儲罐的施工,該類型儲罐常采用倒裝法施工,涉及現(xiàn)場組裝焊接,先施工外罐,后施工內罐,必然涉及到受限空間內的內罐壁板圍板組裝組焊,而起重機難以吊裝到位,鋼板較難運輸至內罐指定焊接位置。規(guī)格較大的鋼板能達到2噸重,一些安裝場景下只能允許小型車輛進行鋼板運輸,但現(xiàn)有的小型車輛不能高效的運輸大質量、大面積的鋼板,本方案即在此背景下展開。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基于上述表述,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倒板運輸小車,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小型車輛不能高效運輸大型鋼板的問題。
2、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
3、一種倒板運輸小車,包括:
4、矩形框架,其上設置有與其短邊平行的連接梁;
5、支撐梁,設置于所述矩形框架的頂部,并與所述矩形框架的長邊平行;
6、移動吊環(huán),套接于所述支撐梁上;
7、倒鏈,掛接于所述移動吊環(huán)上;
8、萬向輪,設置于所述矩形框架的長邊底部。
9、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10、進一步的,所述連接梁設置有三組,且分別位于所述矩形框架的長邊四等分點上。
11、進一步的,位于中部的所述連接梁,以及所述矩形框架的兩側短邊中部,皆設有支撐柱,所述支撐梁搭接于所述支撐柱上。
12、進一步的,所述矩形框架的長邊底部豎向連接有連接柱,所述萬向輪設置于連接柱的底部。
13、進一步的,所述連接柱的兩側設置有與矩形框架長邊相連的第一加強筋。
14、進一步的,定義三組連接梁為中部的中梁與兩側的邊梁,所述矩形框架的內角處向外延伸有與邊梁中部相連的第二加強筋,所述中梁與矩形框架長邊形成的內角處向外延伸有與邊梁中部相連的第三加強筋。
15、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加強筋與第三加強筋關于中梁對稱設置,所述第二加強筋的端部邊緣與邊梁的側面中線貼合。
16、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梁的中部與矩形框架兩條長邊的中部分別連接有第四加強筋。
17、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梁上開設有槽口,所述槽口的底部形成與移動吊環(huán)相匹配的弧形底。
18、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申請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術效果:
19、一、解決了儲罐倒裝時大型鋼板的小空間、短距離平行吊裝的難題,無需大型設備進場,只需工人推動即可精確移動運輸;
20、二、第一加強筋、第二加強筋、第三加強筋與第四加強筋的設置,使結構受力合理安全,在支撐梁上開設對應不同鋼板規(guī)格的槽口,滿足了實際使用過程中的不同的吊裝要求;
21、三、整個小車結構簡單,骨架結構皆可使用同規(guī)格的方鋼進行拼焊,易于制作易于控制,成本低廉。
1.一種倒板運輸小車,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倒板運輸小車,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梁設置有三組,且分別位于所述矩形框架的長邊四等分點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倒板運輸小車,其特征在于,位于中部的所述連接梁,以及所述矩形框架的兩側短邊中部,皆設有支撐柱,所述支撐梁搭接于所述支撐柱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倒板運輸小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架的長邊底部豎向連接有連接柱,所述萬向輪設置于連接柱的底部。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倒板運輸小車,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柱的兩側設置有與矩形框架長邊相連的第一加強筋。
6.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倒板運輸小車,其特征在于,定義三組連接梁為中部的中梁與兩側的邊梁,所述矩形框架的內角處向外延伸有與邊梁中部相連的第二加強筋,所述中梁與矩形框架長邊形成的內角處向外延伸有與邊梁中部相連的第三加強筋。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倒板運輸小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強筋與第三加強筋關于中梁對稱設置,所述第二加強筋的端部邊緣與邊梁的側面中線貼合。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倒板運輸小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梁的中部與矩形框架兩條長邊的中部分別連接有第四加強筋。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倒板運輸小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梁上開設有槽口,所述槽口的底部形成與移動吊環(huán)相匹配的弧形底。